第九節 麵向未來,叩響信息產業之門(1 / 2)

第九節 麵向未來,叩響信息產業之門

卡洛斯曾說:“要想在未來的社會取得成功,信息就是關鍵。未來社會屬於那些懂得該如何管理信息、疏導信息、利用信息的人。如果卡爾集團要贏得未來的戰鬥,就一定要進入信息社會。如果墨西哥想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落後於人,就一定要在信息技術上及時跟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資料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一九四六年二月十四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穆爾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裏,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曆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在人們麵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光的龐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這個龐然大物占地麵積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鍾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來賓們喝彩不已。

但是,喝彩的人們誰都清楚,這樣的龐然大物不可能進入到家庭之中,也就不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但是誰又能想到,這第一台計算機的問世,啟發著人們繼續向前探索,並最終讓計算機越來越小,且越來越能處理更多的問題了。

一九七一年,約翰·布蘭肯貝克設計出“肯貝克1號”計算機。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斯蒂夫·沃茲尼克和他的夥伴比爾·弗納德茲,在一九七一年夏天,製作了一台叫“奶油蘇打計算機”的計算機。一九七二年八月,西爾比計算機谘詢公司設計出了“西爾比8型”微電腦。同年十一月,施樂公司在矽穀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阿爾托”(Alto)微電腦模型。有此模型,施樂公司在一九七三年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有顯示器、鍵盤和中央處理單元(CPU)的能實際運行的微機,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台配套齊全的微電腦。一九七二年,加拿大的自動電氣係統公司就推出商用微電腦,有顯示屏(用電視屏幕作的),有微處理器,更重要的是有程序!

以上這些技術的出現,使計算機進入家庭並改變社會成為可能。

而在這時期,三十餘歲的卡洛斯隻是熱衷於他的股票,對以上這些計算機技術毫不知情,似乎也毫無興趣。畢竟,這些所謂的微電腦的出現,還沒有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一九七五年的一月,《大眾電子》(Popular Electronics)雜誌在其封麵上注銷MITS Altair 8800的照片,這種計算機帶1KB內存,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微型計算機。它的創造者羅伯茨發明了“Personal Computer”這個詞語組合來描敘他的新發明。年輕而狂熱的黑客們看到了Altair的巨大潛力,於是,他們開始為它編寫軟件和設計硬件。對早期的先驅來說,這意味者某種自由:一種從頑固的超級批處理主機中解放出來的自由。許多五花八門的硬件開始出現,軟件黑客們忙著為這些新機器編寫軟件。此後,這種機型在市場上走俏,在短暫的生涯中,Altair(牛郎星)機器一共賣出了6萬台之多。我們可以說,這時,PC作為一個產業才開始浮現,PC革命才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