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推進成都美食之都建設1
在“推進美食之都:再論川菜文化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郭永祥
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各位代表、同誌們:
“推進美食之都:再論川菜文化研討會”,經過幾個月來有關方麵的積極籌備,今天終於開幕了。來自政界、學界、商界等領域的近150名代表彙聚一堂,將利用一天半時間,就推進成都美食之都建設進行專題研討,建言獻策。2000年5月,省民俗學會曾召開過一次川菜文化研討會,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2010年2月,成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加入該組織的創意城市網絡,並被授予“美食之都”稱號。這次會議重點就上次研討會以來在推進成都美食之都建設中的新形勢、新問題、新要求進行研討。
事隔12年,民俗學會就川菜文化再次組織研討,這個倡議是廖老提出來的。這個倡議得到學會理事會的一致擁護,得到學會會員的積極響應,大家認為很有必要。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麵的原因:第一,全球化進程中,飲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人們辨識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標誌。2010年,法國菜獲批進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日本的“和食”加入到申請非遺的行列。韓國也在積極準備之中。“吃在中國,味在四川”。我們有義務對世界飲食文化發展這一新的動向保持關注。第二,川菜文化曆史悠久,內涵豐富。過去雖然組織過一些研討,也出了一些成果,但有的不夠深入,有的還是空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需求的增長、消費理念的變化,川菜產業發展麵臨不少新的挑戰。麵對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川菜產業如何保持本土優勢,進而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實現可持續地發展,需要方家們把脈會診,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對策。第三,上一次研討會我無緣參加,從會後印發的《川菜文化研究》論文集看,與會專家學者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都是很中肯、很有分量的。其中有的得到轉化運用了,有的還停留在紙麵上。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們不能奢望所有好的建議都能得到實施,但隻要有利於民生、有利於社會,作為學人就有責任繼續發出自己的聲音。
研討會籌備期間,我們共收到論文56篇。這些論文從不同角度挖掘和豐富了川菜文化的內涵,包括曆史源流與地域特色、用材與工藝、傳統與創新等等,較為集中地展示了當前川菜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為了拿出這些研究成果,專家學者們上下求索,查閱文獻,有的還不辭辛勞,到實地調研,體現了嚴謹負責的態度和求實認真的學風。所講的話是真話,而且是有見地的真話;所發的言是直言,而且是有深度的直言。現在,真話難得、直言難得,有見地的真話、有深度的直言尤其難得。對民俗學會的專家學者們來講,還要加上一個“難得”,就是這些真話、直言是在沒有任何名利回報,而且是在轉化運用的預期還不十分明朗的情況下講出來的,體現了越來越稀缺的學術良知和社會擔當。我是一個北方人,到四川工作有十多年了,但由於崗位分工及其他原因,前些年對四川的曆史文化特別是川菜文化了解不是很多。通過學習這些資料,增進了我對四川風土人情特別是川菜文化的了解,增進了我對我們民俗學會這個組織和工作的認識,更增進了我對民俗學會各位專家學者的崇敬之情。我認為,我們每一位同誌,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塊土地,當然對從外地來川工作的同誌比如我來講,就是雖然不生於斯,但工作於斯、生活於斯的這塊土地,都應盡可能把這裏的曆史文化搞清楚。因為隻有“知所從來”,才能“知所從去”,才能使我們作為個人活得更加明白,作為組織決策更加科學。民俗學會的專家學者們所從事的正是這樣的工作。相信這些學術成果對於各位與會同誌都會有所啟發,對於黨委、政府決策也會有所裨益。
研究的價值在於運用。正如袁庭棟老師所說:“我們不能隻是在書齋中與會議中生活,而要盡其努力把自己那一點有關巴蜀文化的知識為現實生活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這次研討會的學術成果,從形成過程之艱辛來看,怎麼評價都不過分,但相信大家更看重的是這些建言是否得到轉化運用,是否產生了現實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效益。民俗學會“三三製”的組織結構(也就是學者型領導、專家學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三結合,老中青三結合),一方麵使得這些研究行為本身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所提建言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麵又搭建了學界、政界、商界等領域溝通交流的平台,為學術成果的轉化運用提供了便利。這次研討會所提建議都很好,數量也不少,但具體如何轉化運用,需要黨委、政府及相關方麵再組織一些專題研究。我的建議是,圍繞與全行業發展有關的基礎性工作和可持續性工作,著眼於在學界、政界、商界及其他領域達成最大程度的共識,梳理出關鍵而又可行的那麼幾條,啟動或納入政務決策的程序,並通過新聞媒體等渠道廣為發布,爭取群眾理解和社會支持。美食之都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通過一次研討會就解決所有問題,但既然勞師動眾開了這麼一次研討會,我們就應該在現實工作中體現出一點實實在在的效果。
這次研討會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甘霖副省長到四川工作不久,工作頭緒很多,但仍撥冗出席今天的會議並將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對民俗學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這次研討會得到成都市的大力支持。省民俗學會隻是發起方並擔任主辦方之一,大量具體工作是成都市商務局及成都美食之都促進會做的,費用也是由成都市承擔的。成都市人大常委會王東洲主任、成都市人民政府王忠林副市長,對這次會議的籌備工作高度重視,進行具體指導和組織,並出席了今天的會議。這次研討會還得到成都市主要餐飲旅遊企業和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相關工作人員也付出了很大的艱辛。在此,我代表省民俗學會,對出席這次會議並為這次會議作出辛勤奉獻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參會代表以及工作人員表示誠摯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