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飲食遺產保護12(3 / 3)

在定襄麵塑中,“佛手”與“小食兒(雲紋)”是多福的代表性形象。

佛手諧音“福”,因此多用此形象來代表對於福氣的祈求。在特色的“曲聯”麵塑上,就有一佛手,用來祝願滿月的寶寶未來生活的幸福。而在七月十五與清明節蒸製的“小食兒”,則選用了祥雲的造型。祥雲,是鄉民們祈求風調雨順的代表形象,寄托了鄉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祥雲還作為我國的國家性元素圖像出現在世界人民眼前,成為讓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符號。定襄人在清明節與中元節蒸製祥雲形的麵塑,正是選取了最中國的元素來表達他們內心對於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的渴望。

綜上所述,南王鄉人民選取了諸多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形象符號來表達他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心理願望。這種表達既明確又隱晦,對於定襄縣或忻州市小範圍文化圈的人來說,就是明確的表達;而對於這之外的文化圈中人,很多形象都不能知其所指,感覺又很隱晦。可以說麵塑是南王鄉人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結晶,也是他們對於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不求理解,隻求自娛自樂,能夠表情達意即可。

三、俗信的內涵解讀

(一)俗信符號

所謂“俗信”,指與巫術、宗教相聯係,但在長期傳習中已融入風俗習慣的古代信仰,它沒有虔誠的儀式和敬懼的氣氛,鬆散隨意,作為下層生活與思想的一個側麵,沒有或較少有害成分,相反因其特殊的文化功用而成為人們生活的調劑與補充。“俗信”是正常的或良性的民間信仰,它沒有人為的、欺騙的性質,僅表現為傳統觀念的自然沿襲和民間對精神生活的廣泛需求。

對於定襄縣南王鄉這個地區來說,筆者從田野調查中得知,南王鄉還在延續著傳統的農耕經濟生活,農作物的收成豐歉仍與鄉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息息相關。因此,祭天、祭灶之類的民俗活動依舊盛行。雖然是用蒸製各種形象的麵塑來供祭這樣很簡單的一個儀式,但是依舊可以表現出當地鄉民的民間信仰,表達他們祈天、祈灶神以求保佑來年五穀豐登的現實性願望。同時,對於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南王鄉,冬季是農閑時期,尤其是在農曆臘月裏,大多數勞動力閑置在家,所以家家戶戶都在忙過年,這可以說是一種儀式,但我覺得更多的是人們的心理寄托,是一種屬於當地人民的一種生活模式。這是傳統觀念、習俗的沿襲,更是表達鄉民的一種精神寄托和心理需求。可以說,麵塑是定襄縣南王鄉的一種俗信符號。

(二)符號表層

麵塑的俗信符號表層是其呈現的形象本身所包含的傳說故事、相關的寓意以及文字的諧音。

具體來說,比如之前舉例過的玉兔的傳說、劉海背金蟾的傳說、仙桃的傳說等。其實傳說隻是緣起,是人們想要賦予所塑形象的一種內涵,目的是要通過傳說來表達某種形象的含義,而又通過對於傳說的表達,使得傳說一代代地流傳著,也讓所塑形象更加有文化韻味。同時,還因為一些形象有某種特質,與人們的現實需求相符合,所以用來代表一種祈求吉祥的形象。比如魚、石榴、向日葵等,因其“多子”的特性符合了農耕經濟下的民眾心理需求,長久以來得到人們的崇拜,作為蒸製麵塑必備的形象。

另外,諧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是利用了音近文字的吉利含義,比如蝙蝠的“蝠”與福氣的“福”,以及佛手的“佛”與福氣的“福”,都是因與“福”字諧音,因此蝙蝠、佛手都被用來表示福氣,在所塑形象上表現出“福”來祈福,就會特別的靈驗,夢想成真;比如魚與“餘”諧音,因此大鯉魚形象常被用來表示年年有餘;再比如羊與“祥”音近,因此羊形象也被用來表示吉祥的含義,有吉祥詞“三羊開泰”等。

當然了,所謂的傳說、寓意、諧音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融合在一起,比如說“魚”,既代表著對於多子的期盼,又表示著對於年年有餘的希望。不論采用何種方式、是何種緣起,都是為了表達人們的一種現實性的願望,都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符號深層

麵塑的俗信符號深層是通過呈現形象表麵所傳達的鄉民的求吉文化心理和他們對生活的藝術表達。

不論鄉民們使用何種形象來蒸製麵塑,都是為了祈福、為了表達自身對於吉祥的追求,其內涵深層所體現的都是鄉民的求吉文化心理。因此在主觀意識裏認為是吉祥的、對自身有利的事,鄉民們就會去做。在蒸製麵塑這個民俗活動中,鄉民們一定隻會選取對於現實有實際功用的或是最符合現實意義的形象去祭供、去祈福,而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或是不吉利的形象,就一定不會出現在麵塑當中。

卡希爾認為:“對於理解人類文化生活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來說,理性是個很不充分的名稱。但是,所有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號形式。因此,我們應當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指明人的獨特之處,也才能理解對人開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鄉民們把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盼通過麵塑這種符號表現出來,這其中表現的就是人們對於生活的藝術性表達。不僅僅表達他們內心的渴望與祈求,更表達他們對於生活多樣化、豐富性的需求。鄉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創造力,塑造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麵塑形象,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他們對於生活、對於藝術的理解。

一切民俗事象的形成都有其實際的功利動因,不存在毫無功用的習俗。任何存在的民俗與文化形式都有其功能作用,而一切失傳的民俗與文化形式則表明其功能的消亡或轉移。對於定襄麵塑的功能來說,其文化內涵所表達出的就是鄉民所賦予麵塑的實踐功用性,是其避凶就吉、禳禍祈福的習慣性心理與行為,是其對於生命崇拜和人際關係的重要表達,更是其生活方式的表現、對於其自我價值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