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驅散小氣(2 / 3)

分數在29~40分之間:你在生活中很大方,對待朋友都很熱情,但是你好像不太願意欠別人的人情或者錢物,在這方麵你通常保持著清醒地頭腦。在工作中,你對於一些小事不太在意,所以適應能力比較強。

分數在41~50分之間: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但是在心理你對一些事情比較敏感,一旦別人觸到你的敏感區,你會很不舒服,並且會持續一段時間。在工作中,你比較追求完美,所以有時候會陷入一些小事的煩惱中,不過總的來說,大家跟你相處的還是很愉快。

分數在51以上:你比較注意細節,所以在生活中經常會有許多小事情會引起你的注意,加上你敏感的性格,你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煩惱。在工作中,雖然你很認真負責,但是難免會對於細節太過較真,使你的同事與老板有時候覺得你不是很好相處。

2.平衡內心的信念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有一個百萬富翁,是一個出了名的小氣鬼。有一次,一個窮人來到這位百萬富翁的家裏,向百富翁講述自己的窮苦,希望他能夠給予幫助,這位百萬富翁聽著,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最後捂住胸口大喘不已,家庭醫生聞訊趕來幫忙,他掙紮著握住醫生的手說:“約翰,聽他講故事,我的心都碎了。因為他居然要我拿出一百元來說明他!”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故事,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提到小氣往往會與“吝嗇”祥等同。事實上,對於自己財產等物質方麵的吝嗇隻是小氣的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在“小氣”的行為之後隱含著的人生態度。小氣的人往往生活在焦慮與不快樂中。因為太在乎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讓自私的欲望把自己緊緊包圍,於是一些負麵的能量積鬱在自己的心中,並且會不斷升騰起來,但是無法排瀉出去,怎麼會不焦慮呢?所以小氣的人要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快樂,關鍵就在於他的認知,認知能夠發生變化,負麵的情緒就會減弱,人就從小氣的狀態解放出來。

改變認知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思維中建立幾個新的信念,下麵在這一節裏,我將介紹幾個戰勝小氣,讓自己處於平衡狀態的信念,這樣的信念其實是引導我們看事情的結果,有效的結果對於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信念一:“分享”比“占有”更能夠帶來快樂

有一個生活在窮人村的大富翁,我們不知道他是怎樣富起來的,但是村子裏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他們家的房子高大而堅固,冬天下雪的時候整個房子都在冒著熱氣。這個富翁生活在這個村子裏,他不喜歡他的窮人鄰居,覺得自己反正家財萬貫隨便享受快樂的生活,從來不幫助他們,並且修了一堵高大氣派的圍牆把自家的房子圈了起來。這一年冬天天很冷,村子裏許多人被凍死了,而富翁安安穩穩地躺在自家房間裏享受溫暖的生活。

這時,他的煩惱就來了:許多無家可歸的窮人集中在他家圍牆寬大的牆簷下躲避風雪,晚上跺腳嗬氣哀怨不斷吵得他睡不著覺。這也就罷了,睡夢中他還經常聽到外邊的人在高聲詛咒他。

他想:我賺我的錢,住我的房子,享受我的生活,與你們有什麼關係,你們在我屋簷下,幹嗎要罵我呢?於是他派人把那些窮人趕走,但是一到晚上他們仍然聚集在他屋簷下,罵聲反而更高。富翁很苦惱,這時,他的小女兒對他說:“爸爸,外邊許多可憐的人啊,幹脆我們為他們蓋一間大房子,免得他們每天吵我們!”富翁想了很久,答應了。

從此以後,惱人的聲音沒有了,大家都開始稱讚這個富翁。他走出那堵圍牆的時候,許多窮人不像以前那樣四處躲避,紛紛給他微笑、鞠躬,這時的富翁感覺好極了,他發現這讓他更有成就感。於是,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意外的決定——拆了那堵牆。

我們常常擔心我們擁有的不夠多,其實一個人的需要再多又能有多少呢?物質的東西,不缺乏就已經足夠,而內心的感覺卻可以無限地循環與傳遞,“占有”讓我們享受有限的快樂,而分享則可以讓快樂無限地流動。

所以,你願意讓自己變成一個小氣鬼,對一些小事耿耿於懷把自己置身於不快樂當中,還是願意做一個豁達、大方的人,時時享受生活的愉悅,完全在於你給自己內心的信念。比如在巴士或捷運上,別人忘帶零錢向你求助,你心裏可以有兩種或更多的做法:“好煩,我哪有錢給你啊!”或者慷慨幫助他,享受對方感激的微笑與眾人讚許的眼神。第一種做法帶給你的是抱怨與鬱悶,第二種想法則能讓你的內心很舒服,兩種不同的想法,你可以自己選擇,決定接下來的心情。

信念二:回報有時候會比你的付出要多許多

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是一家百貨公司的保安,每一天都非常辛苦地站在百貨公司的大門口執行它的保衛工作,薪水並不高。有一天,一個老太太顫顫巍巍地走到他麵前,向他借十塊錢,說是錢包被人偷了無法回家。他長期當保安,見到的騙子也非常多,此時麵對一個老人家他還是有一點猶豫,但最後,他終於拿出了一天的工資交給老人,並且把老人送到旁邊的車站。很快的,他就忘了這件事情,一個月以後,經理把他叫到辦公室,他驚異地發現,那個老人也在那裏。不過這次,老人身邊還有一個氣宇軒昂的小夥子,是某家公司的老板當然也是老人的兒子,這一次就是專門來感謝他,並且邀請他到那家公司,付給他比現在多一倍的工資!

人與人之間其實就是那麼的神奇,當你小氣地“敝帚自珍”時,你珍藏的或許也隻是一把破掃帚,反而當你把掃帚給更需要它的人,或許你會得到更重要的東西。

戰鬥啟示:

我們看到,許多人的命運就因為一個小小的行為而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貧窮、可以卑微、可以平凡,但我們知道,絕對不會是小氣的人。

實戰練習:學會開導自己的小氣

在生活中,我們任何一個人都難免會有不願意付出的時候,“小氣”與 “大方”往往就在一瞬間,學著在自己因為小氣而煩惱時開導自己,你的人生就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樂趣:

遇到乞丐——可憐的人,希望我這幾塊錢能幫助你解決午餐!

遇到乞丐懷疑是騙子——不管怎樣,總是很可憐的人,要不也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我能夠幫助他就幫助吧。

……

隻要你願意,再不好的事情,當你看到陽光的一麵,想想自己收獲的快樂,你就會戰勝小氣哦!有利於自己的一麵!

3.用你的“格局”破解小氣

格局有多大,夢就有多大。

——大陸行為心理第一人格桑澤仁

現代社會,我們的成功往往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成功,必須與其它人合作、交往、溝通。我們都有體會,那些小氣的人,大家都不願意跟他們打太多的交道。不僅僅因為這些人太不願意自己吃虧,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少有大的格局——而“格局”是一個要想成功的人必備的素質。

所謂“格局”,就是一個人考慮問題的著眼點。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經曆──包括一切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嚐到的及嗅到的都儲存在腦子裏,那實在是一個龐大的檔案櫃,當我們遇到某件事情的時候,大腦會從這個檔案庫裏調出許多信息來幫助我們進行認知、判定或是成為行為的依據。不同的人能夠在瞬間調動信息的內容與數量的能力是不一樣的,而這樣的能力最主要來自一個人處理日常事情的方法。

試想,一個小氣的人,平日裏遇到事情總是先想到自己的蠅頭小利,絲毫不關心合作的夥伴或者是競爭對手的利益,在當今追求“雙贏”、“多贏”的社會規則中,狹小的“格局”必然會影響群體的平衡,又怎麼能夠期待他夠獲得巨大的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