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驅散小氣(3 / 3)

我們在前麵說過,“小氣”背後往往隱藏著一些人生的態度,不僅僅在於物質的轉移,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價值觀裏,能開辟出多大的格局。許多社會學家研究發現,“格局”是決定著一個人成功的最內在的條件之一。

甘地被稱為印度的“國父”,作為一個成功領導人,甘地具有國際化的格局,所以在麵對一些利益衝突的時候,他的著眼點總是人民、國家。

1891年,甘地從英國獲得律師資格證回國,在一家律師行裏拿著不錯的薪水。1893年,為了一樁大的商業訴訟案奔赴南非。在南非,甘地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在那件商業案的法庭上,甘地穿的是一件長過兩膝的大禮服,頭上戴著小頭巾。法官要求他摘下頭巾,甘地問:“我是印度人,為什麼要摘下頭巾呢?”法官傲慢地斜了他一眼:“啊哈,你還不知道吧?在南非,印度人是沒有資格帶頭巾的!”甘地很嚴肅地告訴法官:“對不起,我不能接受你的要求。我現在是一個律師,更是一個印度人!”說完他毅然離開了法庭,一點也不留戀這件可以給他帶來巨大收入的案子。

甘地最初也不過是個平凡的人,也在為生計努力,但是他甘願為更多人的權力放棄自己的利益——這一點是“小氣”的人絕對做不到的——同時也喚醒了他最偉大的夢想,也打開了他的視野:他不再滿足於打贏幾件小小的官司拿生活費,而決定要幫助全部的黑人打贏種族歧視的官司。於是他不顧一切地發起了那場偉大的運動,並且一生都在為國家人民民族而奮鬥,格局決定了他的信念,也決定了他的成功!

格局的改變首先從視覺、聽覺與感覺的改變開始。當我們沿著成長的路一直走下去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或許隻是個意外,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這些東西將喚醒我們潛意識裏的那個偉大的自己,然後通過努力與奮鬥,人生已然就會不同。

戰鬥啟示:

格局決定著一個人的最終成就,人的舞台其實差不多大小,然而可以延伸的空間卻不同,格局存在於人的大腦中,可以帶領我們有限的生命走向廣博。要想有巨大的成功,首先從拓寬自己的格局開始。格局的大小可以從日常的行為細節表現出來,下麵的一個小測試將告訴你你的格局又多大。

實戰練習:看看你的格局有多大?

隨便取一張白紙,在上麵寫上你的名字,然後在空白的地方畫下十個果實。然後,根據這張圖,你就知道你的格局其實有多大。

格局測試答案

你名字的位置與大小表明了你心中的格局,你寫下的名字越大越舒展,你的格局就越大。因為白紙代表著你可以伸展的天空,一個大格局的人,必然會讓自己占據更大的空間。

你的果實有幾種形狀?你的果實有多大?果實代表著你的夢想,果實的形狀越多說明你的夢想越多彩,而大小,則說明你心中的夢想有多大。

你是個擁有了不起“格局”的人嗎?

4.戰勝小氣的兩大方法

為小事而生氣的人,壽命往往不會太長。

——戴爾·卡內基

一個人若無超越環境之想,就絕對做不出什麼大事。同樣的,一個小氣的人,也不可能做成什麼大事情,因為生活中的瑣事會消耗掉他太多的精力,他的大腦也沒有更多的空間來考慮更偉大的夢想。是個小氣的人嗎?你渴望讓自己過得快樂嗎?你希望讓自己擁有更大的成功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一定要克服自己小氣的弱點。本節將介紹幾種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方法一:學會大度地看待事情

馬克·吐溫說得很幽默:“寬容的人就如紫羅蘭,腳把它踩扁了,它卻把香氣留在腳跟上。”這是一種人生的“大氣”,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在現代社會,我們要想成功,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強大的人脈為你提供信息與資源,有一句話說:“人脈就是命脈。”可見人際關係在工作、成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人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既然是相處,那麼就難免會產生磕磕碰碰,別人與你發生了利益、名譽等方麵的衝突,不妨以一種大度的心態去看待一些事情,都會比你小氣來得更為有效。

比爾·蓋茨作為全球首富,掌管著微軟那麼大的公司,卻是一個非常大度的人。一次,一個普通的程序員發現他們公司新開發的一個軟件中有若幹錯誤,他花了幾天時間改好後就去找比爾蓋茨去了,他說:“比爾,你來看看這個程序,我在我們新開發的軟件中發現有這樣的錯誤!”比爾問:“錯在什麼地方?”程序員指出錯誤之後部了一句:“居然犯這種錯誤,真的很難想象那個沒腦子的寫了這段程序!”比爾聽了沒有發表意見,繼續問他:“你現在能夠證明沒有問題了嗎?”程序員說:“是的”於是比爾稱讚了他,最後這個程序員才知道,原來這個程序是比爾蓋茨親出馬寫的,他就是那個“沒腦子的混蛋”!

作為一個領導被下屬罵“沒腦子的混蛋”該是件多丟麵子的事,但是比爾·蓋茨把重心放在程序的最後結果而沒有對罵他的程序員生氣,可見比爾蓋茨的胸襟。也正是這樣的 “大氣”讓他得到了更多——成為世界首富。

方法二:換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的“小氣”

小氣的人大都隻考慮了自己的需要,那麼在小氣的時候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感受自己的做法,將會是理解解決問題的更好的思維方式。因為在與人相處之中,沒有兩個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這些不同的看法導致了不同的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小氣”的行為背後都隱藏了自己對對方需求的忽視,當我們看的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同理心”,講得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技巧,這樣的技巧會幫助我們解決許多難題。下麵我們先看一個“同理心”的案例。

一位同學在大一開學的時候被選為班長,他覺得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職位,於是積極配合學院的規定,嚴格要求班裏的每一位同學,並且製定了嚴格的製度,比如每次上課的遲到早退紀錄,每一周的衛生檢查等等。於是有許多同學因此“慘遭毒手”,雖然班級的風氣非常好,但是在第一學期期末的時候評選班級優幹,這位班長的票數是所有班委中最少的,班長覺得非常意外,也覺得很受打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他處於情緒的低穀期,於是他找到了心理老師,老師聽完之後告訴他:“嚴格的製度是好的,不過你麵對的是班上幾十位年輕人,大家誰也不喜歡被別人居高臨下地管著。換了是你,如果因為意外的事情遲到,就被人在班會上毫不留情地批評,你會是什麼感受?”班長不語,然後心理老師教給他一個方法,那就是“學會用同理心管理同學”。

於是在第二個學期,班長聽取了心理老師的意見,首先請班裏同學向自己提意見,然後改變了製度中一些比較死板的條款,然後自己帶頭,以比其它同學更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慢慢地,大家與他的關係越來越好,不再把他當作是與他們“對立”的。其末結束的時候,他被同學們評為了優秀班幹部,還得到了連任。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多,學會用“同理心”這樣的技巧,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看看自己的行為是否小氣,不但可以幫助你戰勝小氣,更重要的是增加你人生的智慧。

戰鬥啟示:

對別人“大氣”,就是給自己更多的收獲。因為失去了焦慮和不滿,我們的人生隻會越來越快樂。小氣不能帶來事情的改善,隻有讓心徹底放寬,我們才能更好地麵對生活,讓自己這短短幾十年活得輕鬆一些,快樂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