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站了出來,“皇上,老臣有事啟奏。”
康磊隻好熄了下朝的心思,問道:“索尼,你有何事啊?”
“回皇上,老臣請皇上親政,裁撤輔政大臣之職。”索尼中氣十足,一點也不像經常得病的老人。
大臣們議論紛紛,畢竟前不久才有人因為親政被殺的事。康磊也不管這些大臣們議論,他早就想親政了,也知道索尼會提出來,可他不知道索尼會這麼快就提出來。給他來了個措手不及,隻能靜觀其變。
“索中堂,朕年紀還小,政事也不大熟練,真還是再學一段時日吧,反正這朝政交給你們四個,朕也很放心。”康磊推辭道。
“皇上,皇上年紀不小了,已經大婚,先帝此時也已經親政了,如今我等四人遵照先帝遺命,輔助皇上,我等四人今日已經完成,請皇上親政。”索尼跪地不起。
蘇克薩哈也趕緊跪下,“皇上,索中堂所言正是臣心中所想,請皇上親政。”
索尼和蘇克薩哈一派的大臣也連忙跪下請康磊親政,鼇拜看勢不可擋,也隻能跪下。後麵觀望的大臣們看到鼇拜也跪下了,趕緊都跪下,齊聲請康磊親政,聲音在大殿裏回響。
康磊喜不自禁,自己忍了這麼多年,終於親政了,終於能夠執掌大權,改變曆史了。
“既然諸位大臣都一致讚同,朕決定親政。”康磊朗聲道。內閣書吏立馬去內閣將玉璽請了進來,擺在康磊麵前的禦案上,自此康磊終於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康熙皇帝(自此全文改成康熙)。
“然朕年幼,政事尚不熟練,不可少了老練的大臣的提點,輔政大臣不能裁撤,四位輔政大臣勞苦功高,俱授一等公,加太師。”康熙拿了別人的權利總要給別人點恩惠。
四位輔政大臣都跪地謝恩,又一一商議了如何大赦天下,再給孝莊太後上了封號,才將親政事宜全部商議萬,至於實施自有下麵的臣子們。
“康熙六年二月初二,癸卯,帝禦乾清宮大朝,首輔索尼首倡親政,帝辭以年幼,不熟政務。然索尼不許,言先帝例。次輔蘇克薩哈讚同索尼,而後群臣勸諫,帝終同意。始親政....”
----------《清史》
“1667年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對於大清來說是個不尋常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他們所謂的聖祖親政了,作為皇帝,我十分佩服他的眼光和謀略,改良政治,使大清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我所做的一切都參考了他對於國家的理念......”
--------------《彼得大帝語錄》
“1667年農曆二月初二對於大清的一般人來說是個普通的日子,可是作為後來人,原本以為明王朝滅亡後清王朝會將權利更加集中在皇帝的手裏,從而走向封建王朝的巔峰,而康熙之前的順治帝正是這樣做的。可是到了康熙卻走上了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他改良政治,使權利的配置更加合理和穩定。大力發展教育,開啟民智,他親政之後的十幾年內將大清識字人數從幾萬人(這一數字可能更少)增加到幾百萬人,為後來的科學大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可笑的是如今政府卻削減了教育經費......
------《大清日報》
康熙看著擺在麵前的玉璽,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瞬間來到了心頭,他又想起了高中時代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那時候每一節課老師講一次各種條約,他就會酸一次鼻子。
後世中國的各種屈辱,各種讓步,都曆曆在目。浮現在眼前的是各個民族英雄的畫像。隻有一個民族遭遇苦難的時候才需要英雄,而如今我來到了這個時代,將來一定不需要民族英雄。
康熙下了朝,回道養心殿裏,把玉璽擺在桌子上觀察,這一方玉璽是皇太極打敗了林丹汗,林丹汗的後人獻上的傳國玉璽,上麵刻的可不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是“皇帝之璽”自然不是真的傳國玉璽。上麵刻著的五爪金龍栩栩如生。
康熙正在發呆,孝莊帶著皇後走了進來。康熙趕緊下來請安,然後皇後又給皇帝請安。
“皇上如今可是得償所願了,哀家可要恭喜你啦。今後就獨掌朝政,呼風喚雨啦。”孝莊打趣道。
皇後跪下行禮,“臣妾恭喜皇上親政。”
“皇後何必如此?皇祖母又打趣孫兒,孫兒還沒謝謝皇祖母給孫兒出的主意呢。”康磊扶起皇後說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