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政府自身帶頭支持高科技企業。特別是利用政府采購的機會,支持高新技術尤其是軟件產業的發展。“一號文件”要求在政府公開采購時,在同等條件下,政府采購要優先購買本地產品,支持本地企業發展,特別是政府的信息化工程要優先采用本地企業的軟件係統,這是創新企業的福音,僅這一項政策,就支持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
政策是打造創新環境的啟動器,推動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離不開持續優化的政策出台。
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頒發了枟關於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枠,並製定了20多個相關配套政策,形成推動自主創新的“1+n”政策體係,在深圳乃至全國反響熱烈。
這個“1+n”政策體係核心,是政府準確角色定位,就是采取“一放一抓”:一是放手企業家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暢遊,鼓勵大膽創新;二是抓全心全意服務。自己承擔起科技創新的導航者,在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和政府采購政策等方麵加以激勵和引導,切實做到放手不越位、放責不缺位。
這幾年來,深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相繼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法規:
枟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枠;枟深圳經濟特區信息化建設條例枠;枟深圳經濟特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條例枠;枟深圳經濟特區無形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枠;枟深圳經濟特區技術成果入股管理辦法枠。
這些地方法規、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以保護和利用知識產權為核心,對推動技術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深圳市充分運用獨立立法權的條件,為優化深圳的科技創新環境積極立法,出台了一大批政策法規,促進了深圳科技事業的發展。正因為深圳科技立法的實施,保障了創新環境的優化。
環境也是生產力,實際上,環境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決定因素,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去追求產值和利潤的最大化,是創新價值的最大體現。
六、建立融投資體係
“十五”期間,深圳市財政性科技投入達82億元,由於采取與企業配套使用的科學管理辦法,帶動了企業投入研發經費400多億元,起到拋磚引玉、以小博大的作用。2006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達到3.28%,大大高於全國1.44%的平均水平,而且,財政投入力度逐年增大。
實際上,深圳市政府高瞻遠矚,具有戰略眼光,早在推進自主創新戰略初期,深圳市政府就毫不猶豫地拿出1億元成立了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服務公司,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解決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高新投”已為深圳1760多個高新技術項目擔保貸款65億元,起到了扶持高科技企業的示範作用,反過來又吸引了80多億元社會資金投入高新技術產業。
現在的深圳科技型投融資機構層出不窮,不僅有“高新投”,有“創新投”,還有大大小小各類創業投資機構200多家,為高科技企業輸血加油。
深圳建立投融資體係,首先從體製上進行了大膽改革。
1.改革投融資體製,建立高新企業資金輸入機製
以市場化手段,運用財政資金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這個措施是深圳的創新。1993年深圳市政府出資組建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高新投”)。
這個公司雖然是政策性公司,但是它的運作完全是市場行為,完全按市場規律運作。它的職能是為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型企業申請貸款提供擔保、貼息,它的服務對象是中小型科技型企業。它的成立等於雪中送炭,救活了一大批在生死線為資金困擾而掙紮的科技型企業。從成立到2001年底,“高新投”累計擔保貸款38億元人民幣,解決了科技型企業因無擔保而貸款難的問題,支持了朗科、科興、奧沃等300多家科技企業和600多個科技項目的發展,由於資金的輸入,這些企業呈現良好的經濟效益,新增產值100多億元,新增利潤近20億元。
2.政府注入啟動資金,促進和催生創業投資市場發展
采取的措施有:
(1)政府出資,建立投融資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