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金領的風采——記ibm高級項目經理張生
他,出身於一個革命老區的普通家庭,畢業於內地一所普通高校,在4家世界500強中國公司做過業務主管與運營經理,他,就是當任ibm的運營經理——張生。
1.為了學習而敬業
1999年底,他來到深圳闖世界,住在筍崗倉庫的10元店裏,8個人住一個房間。當時他所有的家當裝在一個大包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日本進口的愛華單放機,是他在北京花1000多買的,怕丟了,放在10元店老板的保險櫃裏,隻有晚上,忙碌一天後回到店裏,聽聽歌曲音樂,消除一天的疲憊。住在10元店的人們,90%是來找工作的大中專學生,10%是來深圳找工作的民工與小店的服務人員。晚上,忙碌了一天的人們,交流一天的信息與體會,準備著第二天的麵試。
不久,兩家公司要他去上班,一家是日本的知名公司,發函讓他去體檢、報到;另一家是港資公司,是個剛剛成立的生產型小公司。經過權衡,他選擇了後者,因為在大公司,競爭激烈,對於剛剛來到深圳的他來說,不僅不熟悉的環境,而且,連深圳人的思維習慣都不清楚,怕自己難以適應,況且大公司機會少,晉升慢,反而,到小公司隻要自己好好幹,肯定會重視。
這家小公司剛剛成立不久,主要生產五金產品,電腦部件等。董事長的思路很清楚,開始起步就瞄準國際市場,親自跑業務,雖然公司當時隻有300人,但分工明確,大家情緒高漲,效益很好,1999年就通過了iso9000認證,2006年這家公司在香港上市,人員已經發展到了4000人規模。
他,虛心學習,埋頭苦幹,在這裏很受重視,第一次學習到了外企的管理,因受老板器重,跟老板學到了很多東西。
2001年正當他幹的信心百倍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到了東莞。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英國人在北京附近辦有工廠,生產的產品是給東莞企業配套的,隨著業務量的增大,計劃在東莞附近設廠,因老板沒時間打理東莞的建廠事宜,想找一個可靠的人。正是這個機會,他來到了東莞。
2.為了信任而敬業
麵對陌生的環境,自己一個人要獨擋一麵了。他既是經理又是員工,一麵負責公司全麵建設,就是買施工材料都要自己親自去,為了一毛錢還討價還價;一麵辦理公司行政注冊手續,一切問題都要他來處理。一個剛剛畢業不久的學生,一切都得從頭學起,工廠建成了,還要與形形色色的政府人事打交道。
為了節省經費,他租了間單元房,每月500多元,連住代辦公,他學會了做飯、買菜、采購商品,往往為了節省一塊錢、一毛錢,經常與商家討價還價,後來老板主動提出讓他打的士。
工廠建成了,開始建立內部機構,招聘人員。這時總部派來了一部分管理人員,公司很快正常運轉。時間到了2001年,因南北方的管理理念不同,常常產生一些小摩擦,小張不想陷入這樣的內耗之中,老板給他的任務也算告一段落,他決定離開公司。經過層層關口,過五關,斬六將,最後,通過了高級經理的麵試關,來到了深圳的富士康。
他從東莞租了一輛捷達車,把所有的家當裝得滿滿的,掃把、水桶、小板凳等所有東西都裝上了車,他知道這些東西不值幾個錢,但買新的就值錢了。這種當家過日子的精打細算的精神在以後的公司中深得老板的欣賞。
3.為了滿意而敬業
從東莞到深圳的富士康時已經半夜了,當時人事部值班的人員很受感動,趕緊安排住宿。接下來就是2個月培訓。培訓相當緊張,每天都要給高級經理寫報告,學到了什麼東西,有什麼感受等等,培訓進行的很專業,這是進入該公司的必然步驟,實際上也是對剛剛進入公司的人洗腦,接受公司的理念,熟悉公司的情況,遵守公司的規章。培訓很快就結束了,小張學到了很多東西,躍躍欲試,尋求機會準備大幹一場。
一天,高級經理突然找他,說有一個新項目,推薦他到新崗位,問他怎麼樣?他了解情況後欣然接受了。負責項目的辦公室,說是辦公室,其實是一間空空蕩蕩的房子,搬運設備,擺放家私都要都要自己親自搞,但是他很快把辦公司布置的井井有條,麵對新的環境,他又找到感覺,心裏暗暗想:機會又來了,一定要幹出點名堂。這個項目是個通訊項目,他負責項目的管理,一個剛剛籌劃的項目,什麼都要重新開始,籌劃項目的運作,人員的配製,為了要一個合適的人,常常親自跑到人事部。設備的安裝,材料的引進報關等等,都擺在了他的麵前,常常工作到夜間十一二點,一天吃一頓飯。經過他的努力,項目進展的很順利,工廠建起來了,流水線裝配成功,產品出來了,領導很滿意。一年後,他從科員晉升為科長。這既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對自己的鞭策,知道內情的人都知道,在富士康晉升一級不容易啊!不是自己做出業績,不是得到領導與員工的首肯,不可能走上領導崗位。因此小張也很有成就感,對自己也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