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篇 環境與孩子成長3(3 / 3)

嬰幼兒最需要的是健身

傳統的育嬰習慣隻重視孩子的營養和智力開發,卻很少有父母認識到孩子強身健體的重要性。

我國幼兒在體能和體質上劣於發達國家的嬰幼兒,其實與我們在育兒觀念和方法上的落後有關。

嬰幼兒先天具有運動潛能,開發得好,會變成後天的技能。如果不注意開發,這種潛能就會在幾個月內慢慢消退。

3歲前是開發嬰幼兒運動潛能的敏感期。適宜的運動不但能強體健身,而且可以提高身體活動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協調性。運動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大腦成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嬰兒期的健身運動鍛煉了孩子的膽量、毅力、自信、自控能力,對未來良好個性的形成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為孩子理好壓歲錢

春節到了,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壓歲錢,又成為家長、孩子和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

一、存銀行。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留待孩子以後上學的費用。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你可以將這筆錢交給他打理,你不妨將銀行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利息計算等知識“順便”交給孩子,或者鼓勵孩子自己上銀行開設儲蓄賬戶,使孩子從小懂得一定的金融知識。

二、買國債。買國債與銀行的存款利息相比,國債的回報率要高些。這既是一種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的行為,又能使壓歲錢增值,可謂“一舉兩得”。而且,國債的期限一般比較長,便於壓歲錢長期投資。

三、用壓歲錢給孩子買保險。各家保險公司針對孩子的成長需求,設計了多種險種,最走俏的險種當屬少兒保險、醫療保險和老年保險。家長或親朋好友用壓歲錢買一份保險送給孩子,已是一種新禮物新時尚。

四、用壓歲錢給孩子買郵票、字畫等兼具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的物品。這樣,既可使孩子從小就能受到自然與人文藝術的熏陶,又能到孩子長大成人、急需用錢時變現,肯定可增值不少。

小兒發燒為何手足卻發涼?

孩子本來因感冒而發高燒,可手足卻冰冷,待體溫逐漸下降以後,手足皮膚又慢慢地熱起來,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假寒真熱現象呢?

這主要是因為小兒(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髒,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此外,小兒神經係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不少家長不了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小兒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棉衣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起來,結果使得小兒的體溫得不到及時的散發而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燒、抽搐。

因此,遇到孩子手足發涼時,家長應認真區別是真寒還是假寒真熱。辨別孩子真寒還是假寒真熱的簡便方法是:用體溫表測量孩子的體溫,如家中沒有體溫表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麵對麵感覺孩子呼出氣體的溫熱度;哺乳的嬰兒還可以從吃奶時乳母乳頭的溫熱感,來粗略判斷小兒是否發熱和發熱程度。

假如小兒手足冰冷,而腋下、額部、口腔等部位發熱或體溫過高,應及時采取退熱降溫措施,並找出發熱的病因,從根本上作出診治,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