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成人急於求成心態
專家們認為,目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浮躁、急於求成等問題,其實是成人自己內心焦慮的暴露。
近年來,各種精神衛生疾障不僅在成年人群中呈上升趨勢,在兒童、青少年人群中也日益增多。深圳康寧醫院胡紀澤院長說,康寧醫院正在籌劃擴大該院的“兒童心理中心”、建立專業的醫療梯隊,準備對深圳學校、幼兒園的孩子,定期展開心理評估,並建立精神衛生檔案,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如何來建立孩子的物權觀念
孩子常出現破壞別人東西、搶別人玩具等反常行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父母若發現孩子將別人東西占為己有,應先了解其動機,再做適當處理;教孩子學習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做其他不好的事情了!
孩子反常行為的原因
孩子常出現破壞別人東西、搶別人玩具等反常行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寶貝世界親子館托兒所所長廖麗文老師表示,在幼兒發展過程中,三歲的孩子開始喜歡交朋友,會與同伴一起玩,也開始會有分享及共用的概念。雖然如此,三歲的孩子對“物權”的概念,還不是很穩定、清楚的,他們常會在遊戲中彼此搶奪玩具,甚至大打出手。
這個時候,父母應給予機會教育,教導孩子“輪流”,以及“尊重別人物權”的觀念,否則有可能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
一般而言,造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原因,有下列幾項因素。
☆獨生子女因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平時沒有機會與其他同伴互動,一旦進入團體生活中,就比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東西。
☆家長因工作忙碌,很少與孩子互動,基於補償心理,更是允許孩子予取予求;長久下來,孩子對他所喜歡的東西,也就習慣強要並占為己有。
☆反抗時期的孩子,喜歡隨心所欲,想要什麼就非得要到不可,不然就哭鬧、亂發脾氣,有些父母為了省麻煩,於是采取放任態度,如此一來就養成孩子驕縱、任性的習慣。
☆家裏添新寶寶,父母太忙,忽略了長子女,而長子女害怕失去父母的愛,便有攻擊嬰兒或退化行為出現,希望借此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沒有所有權的觀念,所造成的遺憾,首先可能隻是隨意的拿東西,再則就是偷竅行為。父母如不能花些時間了解其背後真相,一旦錯過糾正的良機,孩子若視之為合法,屆時就已經太遲了。
物權觀念的建立
孩子霸道,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物權,的確令父母擔憂。廖麗文老師表示,除了及時矯正孩子不當的行為外,最重要的是,了解其背後原因,防範孩子壞習慣的出現。那麼日常生活中,父母應怎樣教導孩子尊重別人的物權呢?
☆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拚圖,現在讓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訂定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裏,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什麼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在拿起來之前,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
☆讓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還小,也許不了解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不能拿走,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他們:“如果你想要這個東西,可以告訴媽媽,讓我看看可不可以?”讓親子之間,可以有“談”和“商量”的餘地。
☆明白“偷”與“借”的差別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了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其不同的後果,當你對孩子說:“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時,讓他了解“偷”,是不對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為拿(偷)東西付出代價
為了幫助孩子了解,隨意拿人家東西是不對的行為,是需付出代價的。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罰他做一些額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棄一樣他很珍愛的物品,讓他同樣感到失去喜愛東西的痛苦感受。
☆將拿(偷)的東西歸還
孩子拿(偷)了別人的東西,還得自己規還;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
☆學習分享
當家中另一個新生兒出生時,正是大孩子學習分享的最佳時機,父母可以請大孩子為新生Baby拿奶瓶、遞尿片或說故事,賦予他責任感和使命感,借此方式讓他跨過成長的門檻。
☆重承諾
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以後媽媽再買給你。”說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適時的讚美
如果經過父母的解釋、教導,孩子逐漸改正了壞習慣,父母應適時地給予孩子讚美和鼓勵,如:“你真乖,媽媽很高興你這樣做。”孩子便會知道這個行為是媽媽喜歡的,在鼓勵和讚美之下,他自然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堅持原則
父母對孩子訂出獎懲規則後,就要切實遵守。千萬不要為了貪圖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卻又不可以,朝令夕改,會使孩子莫名其妙,產生混淆不清的誤導。
☆有效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對話是很重要的,借著溝通可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鼓勵他說出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範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為。
了解動機適當處理
“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樣地,被尊重的人才懂得尊重別人。廖麗文老師表示,孩子是從學習中成長的,在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這一段路時,請以愛心、耐心來包容他,給他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此外,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應先了解其動機,再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可以責罵他、處罰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