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毛病是這樣形成的
打出來的暴力之源。有些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從嚴管教,而孩子被打多了也就會變皮了,不怕打了,而且還會學到“拳頭上論輸贏”的歪論,成年後暴力傾向嚴重,容易在衝動下犯罪。為了避免挨打,孩子還可能不自覺地學會如何取悅父親或在父母麵前裝老實等,性格也會變得多變和敏感。
罵出來的搗亂之子。對孩子打罵過多,尤其是經常說孩子沒有出息學不好了等,會讓孩子自己慢慢也認可這種說法,從而“破罐破摔”,專門與那些正經的好人作對,成為調皮搗蛋的小子。孩子年紀小小,不應給他定論是壞孩子,多鼓勵才會促使其成為好人。
寵出來的任性之子。父母及上輩老人對獨生子女多數寵愛有加,孩子容易被寵愛得忘乎所以,什麼都以自己為中心,心理上會逐漸形成任性的不良性格,將來麵對社會更容易受挫折,繼而可能報複社會而違法。
教出來的貪欲之徒。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的愛貪便宜的父母在不經意間或是有意地教孩子學會占小便宜,久之會使孩子形成“馬不吃夜草不肥”的貪欲,到自立時常常會為金錢而挖空心思,甚至不擇手段直到違法違紀。
疏出來的冷漠之心。有的父母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和社會,孩子在缺少親情的氣氛中成長,就是在性格上也容易變得冷漠,社會適應能力差,處理問題能力弱,當然就容易走向某些極端。
看出來的邪之道。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接觸最多的人,如果父母天天打牌賭博玩樂,孩子也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如果父母隻顧賺錢不管孩子的學習,孩子會無心上學;父母在孩子麵前過度親密,刺激孩子過早關注異性情愛,也容易走向性早熟早熟甚至性犯罪的邪道。
跟出來的近墨者黑。要教育孩子在學校多與要求上進的成績好的同學交往,在社會上結交朋友更應慎重,寧少勿濫,否則難免會受到影響而學壞,或因哥們義氣等害了自己。
嬰兒驚人的學習潛力
嬰兒具有主動探索外界的潛在能力
人們常常認為新生兒是無能的、被動的個體。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新生兒從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動探索外部世界的潛在能力,而且還具有相當“驚人”的反應和學習能力。
新生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不久,看見亮光就會把頭轉向亮光之處;聽到巨響的聲音會有哭叫的反應;當奶頭接觸他的嘴唇時就張嘴吸吮。這些都是天生的本能反應,是對外界事物的無條件反射。
為了生存,他還必須學會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一些本領,於是,他就在已具有的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開始主動地探索他生活的小世界,在接觸各種事物中,感受到各種刺激,並在不斷地重複、強化的過程中建立起新的條件反射。
每當嬰兒哭時就有人抱他,久而久之,他就學會了要人抱就哭;
聽見成人發出“噓噓”聲會排尿;
看見奶瓶知道要吃奶等等。
嬰兒的學習潛力是很大的,關鍵在於我們不能忽視嬰兒日常表現出來的一些反應,而要及時地積極地作出應答,以避免無意中限製嬰兒潛在能力的發展。
嬰兒有哪些方麵的潛在能力呢?
新生兒對光的刺激十分敏感,對光線的明暗變化會作出反應,如閉眼時開了燈,他就會有所反應。出生3周左右,他就學會注視視野中出現的物體,並追隨物體轉移視線。
遺憾的是有些父母認為“月子裏的孩子怕光”,常常白天用窗簾遮光,晚上把燈光調暗,這樣往往限製了嬰兒視覺的發展。若是讓嬰兒感覺到白天亮、晚上暗、開燈亮、關燈暗,就能刺激嬰兒視覺的發展,並建立條件反射,使嬰兒學習到天暗了、關燈了要睡覺;天亮了可睜開眼看看、玩玩。被人們稱為“智慧之窗”的眼睛能獲得外界80%的信息,充分發揮這方麵的潛在能力,將有利於智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