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篇 教育與孩子成長7(3 / 3)

快樂不是一時的感覺,快樂是一種習慣。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感受輕鬆,感受快樂,發展自己的天性,在快樂中成長,必然生長在屬於自己的天地間,也就必然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也就能發展成一個個的“我”,而不是批量“塑造”出來的“他們”。我們做家長的,從意識到行動上都應該還孩子一個自我天性存在的環境,不以自己的意願左右孩子的成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快樂!這是目的,也是方法,也是我們做事情的標準。

我們也會因此而快樂!

提高孩子智能的妙招

1、在院子的樹枝上垂下一個用繩係住的橡皮小球,球的高度略高於孩子的頭頂,以孩子伸手能碰到為宜,給他一個球拍,叫他用力、準確地擊球。

2、將舊報紙或其他廢紙揉成團,一個個地扔進廢紙簍裏。這種簡單的遊戲能給孩子帶來樂趣,並鍛煉孩子眼、手、腦的協調能力。

3、讓孩子數數家裏有多少盞燈、多少把椅子、多少張床;讓孩子算算一家人吃飯時,飯桌上要擺幾雙筷子、幾個湯匙,幾個碗等,這些計算練習,可增強孩子的計算能力。

4、讓幼兒複述父母所講的故事,這對記憶詞彙、訓練聽覺和模仿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5、敲打某種節奏叫孩子模仿。

6、在顛簸的汽車中,給孩子一支鉛筆和一根細線,讓他將線纏繞在鉛筆上,並打上結,最後看他能否解開。

7、在桌子上放幾樣東西,然後依次輪換拿走一樣,再問孩子少了什麼。這種近似遊戲的訓練方法,對幼兒的記憶和觀察力頗有益處。

培養快樂的孩子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注意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呢?以下幾個方麵可為你提供參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在培養快樂性格的過程中,友誼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讓他們學會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第二、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力。快樂性格的養成與指導和控製孩子的行為有著密切的聯係,父母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第三、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應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很快樂,其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要讓他知道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複快樂的心理。

第四、限製孩子的物質占有欲。因為給孩子東西太多會使其產生“獲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這樣一種錯覺,所以應結合事例教育他們,人生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占有劃等號。

第五、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平時注意孩子的愛好。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餘愛好廣泛,自然容易擁有快樂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和諧。家庭和睦,也是培養孩子快樂性格的一個主要因素。有資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後能幸福生活的要比在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多得多。

怎樣了解孩子的才能

你的孩子在哪些方麵有才能?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對記憶有韻律的詩句方麵有出色能力。

2、能知道你是高興還是苦惱。

3、經常問一些問題,比如,“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時間?”

4、很少迷路。

5、很懂禮貌。

6.善於唱歌。

7、經常問打雷、閃電、下雨是怎麼一回事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8、你隻要在常講的故事中換一個字,孩子就會加以糾正。

9、極容易學會係鞋帶和騎自行車。

10、喜歡演戲並充當角色。

11、乘車旅行時,孩子能記住路旁的標記,並能說出什麼時候曾來過。

12、喜歡聽各種樂器演奏,一聽聲音就能分辨出是何種樂器。

13、擅長畫圖。

14、喜歡模仿別人的動作和說話方式。

15、能把玩具根據大小、顏色分類,實際上是按照它們不同圖案進行分類。

16、能把感情和言語有機地聯係起來,如“因為我氣憤極了才這樣做!”

17、喜歡講故事,敘述得也不錯。

18、喜歡辨別不同的聲音。

19、當把某人第一次介紹給你的孩子時,他會說:“她使我想起了什麼事或什麼人。”

20、能正確判斷什麼事該做或不該做。

上述二十題,隻要你按下列要求回答其中三個問題均屬“是”,便可以看出你孩子在哪一方麵有發展前途。

第1、8、17題,表示有語言能力。

第6、12、18題,表示有音樂才能。

第4、11、13題,表示有空間分析能力。

第3、7、15題,表示有邏輯、數學能力。

第5、9、14題,表示有體育運動才能。

第10、16、20題,表示了解自己。

第2、10、19題,表示了解別人。

家教嚴孩子易患強迫症

“太過嚴格的家教會導致孩子患有強迫症。”心理醫生告訴記者,從她接診的青少年患者來看,太過嚴格的家教會對孩子性格產生不良影響,這些孩子普遍患有亞健康的症狀,社會適應能力較差。

醫生說,前幾天一個家境不錯的孩子來看病,她由於高考發揮嚴重失常,變得沒有自信,打算休學。家長著急地帶她去醫院診治。原來這個孩子家教就很嚴,她從小就對自己要求很高。所以接受不了失敗,逐漸出現了強迫思維等症狀,以致入院治療。

專家表示家長平時對孩子要多一些鼓勵,讓他們學會戰勝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