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羅馬,是意大利的一個城市,也是意大利的首都。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曆史上,曾經有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的羅馬共和國?
羅馬坐落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的第伯河穀,意大利則居於地中海周邊地區的中心。早期的羅馬隻是幾個部落的聯合體,有自己的軍事首領,有很大的權力,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王。當時社會的基層組織還是氏族。
後來,羅馬才逐漸過渡到王政時代。所謂王政時代,是羅馬原始公社製向階級社會的過渡階段。但此時的古羅馬還沒有成為強大的帝國,隻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鎮。
公元前509年,羅馬人不滿於王政時代第七王塔克文.蘇佩布的殘暴統治,起來暴動驅逐了塔克文,從此,羅馬進入了新的曆史時期——羅馬共和國時期。
羅馬建國之初隻是第伯河畔的一個小邦,它的北邊有強大的伊達拉裏亞,南邊還有一些拉丁城邦的霸主。公元前4世紀中期至3世紀初期,羅馬發動了三次薩莫奈戰爭,打敗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薩莫奈人。
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又進攻希臘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的移民城邦,羅馬雖遭受到各地頑強的反抗,但它終於征服了這些移民城邦,從此整個意大利半島大部分地區被羅馬占有。
羅馬征服意大利地區後,並沒有立即組成統一的國家,而是把各被征服的地區變成它的“同盟者”和“臣屬”,實行“分而治之”,維持其統治。
公元前215-前148年,羅馬先後四次對馬其頓進行戰爭,征服了馬其頓王國。公元前199-前188年,羅馬又進行對敘利亞的戰爭,敘利亞被迫放棄在小亞細亞西部和中部的領地,至此羅馬擴張到了亞洲西部,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現在的羅馬,是意大利的首都,位於台伯河下遊平原,是意大利政治、曆史、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時也是古羅馬和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已有2500餘年曆史。它是一座藝術寶庫、文化名城,也是羅馬天主教廷所在地。
羅馬由一個小小的城邦發展橫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後,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的輻射四方的大道,以加強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的統治,這樣四通八達的道路也溝通了文化,繁榮了商業貿易。當時民間流傳下來的俗語“條條道路通羅馬”,便用來比喻一件事物處於人心所歸的中心地位,能吸引來自四麵八方的人力和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