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探索創建“四化兩型” 發展模式(下)(1 / 3)

3、農業現代化是“兩型社會”建設的戰略基礎

“兩型社會”建設,基礎在農村。近年來,湖南以確保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生態化為重點,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全麵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使幅員遼闊的農村成為綠水、青山、藍天的主要源泉和堅強屏障。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新型工業化時代的現代農業,以資本高投入為基礎,以工業化生產手段和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以“產量多、質量好、收入高、生態優”為目標,是在農村進行“兩型社會”建設的根本途徑。

近年來,湖南以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為重點,大幅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每年改良100萬畝以上中低產田,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億公斤以上。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實現農業生產低消耗、低汙染和高產出、高回報,降低了農業麵源汙染。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食品產業具有能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小、就業率高、與“三農”關聯度最大、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聯係最緊密等特點。

近年來,湖南重點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農戶有效對接。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園區,推動農產品加工走園區化、集群化發展路子,食品工業迅速崛起。

2008年,湖南食品工業成為全省四大千億產業之一。

2009年,湖南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完成總產值1586億元,占全省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1.9%,成為全省僅次於機械工業的第二大產業。

當前,湖南食品產業仍在繼續強勢增長,到2015年,力爭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不含煙草)實現總產值60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食品經濟總量進入全國10強。

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用市場手段促進農村生態優化

農業現代化與“兩型社會”建設的結合,就是要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證綠色食品的生產,以綠色食品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村的生態優化,實現農產品、特別是食品的生態化、綠色化、安全化。

長沙縣金井鎮萬畝有機茶基地

近年來,湖南加快綠色食品的發展速度,加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的力度,加快綠色食品標準化進程,大力提高綠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到2010年,已經建立包括永州香柚、長沙金井茶葉、常德廣積優質稻等在內的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5個、省級示範區30個,有效推動了全省綠色食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並使農村出現了大片既有現代氣息、又保持了良好生態環境的優美、壯觀基地。

4、信息化是“兩型社會”建設的主要戰略手段

信息化有利於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有利於資源的節約與整合,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活質量、促進城市建設和管理,是“兩型社會”建設的內在要求和主要手段。

近年來,湖南大力推進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業化,2010年又開始將信息化列為“四化”之一,並提出要建設“數字湖南”,從而進一步突出了“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支撐。

大力發展信息產業

當前,智能信息技術加速滲透到整個製造業各個環節,三網融合、雲計算、網絡IT、智能電網、智慧地球等核心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推動形成龐大的產業鏈和巨大的產業規模,產業經濟走向智能製造新時代。

近年來,湖南省始終把信息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高度,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突出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擴規模。電子信息產業迅速發展。2009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53.38億元,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速度。通信業務和網絡基礎設施穩步提升。2009年,全省通信業務總量完成857.81億元,增長16.20%。固定資產投資175.15億元,增長139.14%。2007年到2010年,湖南省簽署的信息產業合作項目總金額達741億元,有力地增強了產業發展後勁。

當前,湖南正在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信息網絡經濟、消費類終端、新型顯示器件等信息產業集群,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規劃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800億元,年均增長20.5%;到2020年,戰略性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增速21%。

提升信息化支撐能力

“兩型社會”建設特別需要信息化支撐。如湖南規劃到2015年,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1~1.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可以節省兩三百億元的成本,節約大量的能源資源。這一目標的實現,主要依靠信息化,因而是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中的一個與經濟總量並列的目標。方興未艾的智能電網建設被人稱為“綠電”,是把傳統電網改造成為新一代安全、高效、環保的電網並形成新的產業,是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途徑,被視做各國重塑經濟與能源格局的重要動力。

近年來,湖南大力發展寬帶傳輸網,努力提高鄉(鎮)村互聯網接入能力,積極發展下一代網絡技術,加快建設智能電網,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布局。信息服務水平快速提升,醫藥、煙花、煙草、旅遊、郵政等行業物流信息化平台粗具規模,網上辦公、網上監管審批、電子報關、電子報稅、電子支付等信息化應用逐步普及,現代物流業蓬勃發展,打造了一批物流龍頭企業。

當前,湖南正在進行“十大信息化工程”建設,即“兩化融合”深化工程、“三網融合”推進工程、數字化整機發展工程、移動電子商務推廣工程、新型應用電子產業化工程、物聯網應用試點工程、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壯大工程、國產高性能芯片示範工程、公共服務平台支撐工程、“數字農業”建設工程。隨著這些建設的展開,“兩型社會”建設的信息化支撐能力將得到大提升。

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

華菱湘鋼是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內唯一的鋼鐵企業,如何實現高碳行業的低碳化生產,使企業發展充分適應“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湘鋼在各個方麵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其中一個重要方麵就是信息化。

湘鋼的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成效顯著。湘鋼與鞍鋼的“開發與套件並重的混合發展型模式”,在2009年6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鋼鐵行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典型經驗座談會上,被列為鋼鐵產業推動“兩化融合”的“三大模式”之一。

信息化及一係列的技術改造,使湘鋼的節能減排不斷取得新的進展。2000年,湘鋼的噸鋼綜合能耗高達1100千克標準煤,2007年降至680千克標準煤,2008年降至661千克標準煤,2009年降至633千克標準煤。2010年,湘鋼製定了以清潔生產模式為核心的“兩型企業”試點方案,其中噸鋼綜合能耗在“十二五”期間要從2010年平均615公斤標煤降至580公斤標煤以下。

數字湘鋼及類似的成功案例顯示了“兩化融合”的大好前景,2010年,湖南開始組織開展“兩化融合”試驗區工作。計劃以長株潭三市為載體申報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並以其他11個市州的工業園區為載體,建立一批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同時大力推動裝備製造等11個傳統行業信息化改造,大力實施企業信息化“登高計劃”,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經營管理網絡化。加強節能減排的信息產品研發。

湖南還大力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加快人口、法人單位、地理空間等國家基礎信息庫建設,拓展相關應用服務,形成全麵覆蓋、高效靈敏的社會管理信息網絡和社區信息化網絡服務平台。

通過這一係列的建設,湖南將大幅提高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降低自然資源消耗水平,推動“兩型社會”建設,加快建設創新湖南,實現科學發展。

三、湖南“兩型社會”建設的戰略格局

“兩型社會”建設必須堅持分類指導,鼓勵各地從本地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大膽探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行特色鮮明的錯位發展,形成生態優先、優勢互補、整體推進、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1、劃分功能區與優先保護生態

不同的區域,在“兩型社會”建設有著不同的功能。國務院批準的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將試驗區分為禁止開發地區、限製開發地區、優化開發地區、重點開發地區四類功能區。分類指導,首先就是對不同的功能區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窩蜂”,“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兩型社會”建設頭三年,湖南在這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通過立法,對四類功能區的含義進行了規定

2009年9月27日,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對區域規劃規定的四類功能區進行了界定。

禁止開發區。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重點公益林區……作為構築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城市群空間結構的國土空間,加強強製性保護。禁止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建設。

限製開發區。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各類宜農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間丘陵山地、生態脆弱地區等……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優先保護自然生態,適量發展休閑旅遊,逐步治理或恢複已破壞的山體植被、水係。

重點開發區。這些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經濟和人口集聚條件較好,通過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將成為支撐省內經濟發展、人口集聚的重要空間載體和城市群發展的主要增量空間。

優化開發區。包括長株潭三市的建成區及湘潭、望城、株洲、長沙縣城現有建成區。因國土開發密度較高,資源環境承載力開始減弱,調整、置換城市產業職能,對現有過度集中的功能進行疏導,加快老城區的舊城改造。

通過規劃,對四類功能區的範圍進行了明確劃分

《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作了這樣的設計:遵循“生態保護優先”原則,規劃將生態綠心地區劃分為禁止開發區(麵積為262.21km2)、嚴格限製開發區(麵積為155.24km2)、一般限製開發區(麵積為47.36km2)和建設協調區(麵積為58.06km2),對不同分區實施不同的空間管製。

其他各相關規劃,都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城市群區域規劃及《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的規定,對各自規劃範圍內的四類功能區進行了具體的規劃。

對各類功能區的管製,作了明確而細致的規定

《〈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釋義》對限製開發區的開發項目這樣解釋:“在限製開發區內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的原則,要求隻能發展生態農業、旅遊休閑等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的產業,可以進行生態建設、景觀保護建設、土地整理、村鎮建設、必要的公共設施建設和適當的旅遊休閑設施建設,除此之外不得進行其他任何項目的建設。”其下,還對各類項目進行了具體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