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經曆了 懂得了 珍惜了(5)
第五節 現在,你改變了多少?
古人雲:“窮則思、思則變、變則通。” 生活中難免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我們埋怨過、沮喪過,但現實總要麵對,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想辦法解決它,這就是“思”。思考過後,找到了解決途徑,繼而付諸行動,這就是“變”。問題一旦解決,前方的道路自然暢通無阻了。
想想看,我們做任何事不都要經曆這個過程嗎?當我們蹣跚著學習走路時,跌倒是常有的事,但正是在不斷跌倒中,我們掌握了走路的要領,進而開始大踏步地向前走。既然如此,當我們經曆了一些事情、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後,為什麼不嚐試著改變自己呢?
事實上,改變隨時都在發生,如果明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你就不能騎心愛的單車上班了,轉而改乘公交車。這也是一種改變,由於這種改變並不需要人們付出太大的努力和太多的勇氣,一切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也是“改變”。然而,當我們感覺工作如同“雞肋”、生活如同“白開水”的時候,通常不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可以改乘“公交車”,而是繼續啃著“雞肋”、喝著“白開水”。因為一次次的妥協,原本觸手可及幸福開始離我們越來越遠。麵對這種情況,為什麼不鼓足勇氣、奮力一搏呢?有時,即使是思維的一小個轉彎,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天,阿康一大早上班,照例像往常一樣打開計算機。可是,計算機啟動之後,鼠標就不聽使喚了。憑借多年的計算機經驗,阿康熟練地用鍵盤操作起計算機,可檢查了一遍過後,居然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配置好好的,又沒有遭病毒攻擊,鼠標怎麼會用不了了呢?”阿康開始琢磨。同事們也圍上前來,幫他出謀劃策。可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鼠標依然不起作用。
看大家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小靜也熱心地湊了過來:“怎麼回事?”
“去去去,說了你也不懂。”小靜是公司出了名的“計算機白癡”,如此“高深”的問題,豈是她能解決的?
不過,從大家的談話中,小靜已經了解到,是計算機鼠標出了問題。她好奇地看看顯示器、又看看主機:“是不是鼠標的接口沒有插好啊?”
一語驚醒夢中人,阿康慌忙查看鼠標接口。果然,不知怎麼搞的,鼠標接口鬆動了,他重新插好後,鼠標立刻恢複了往日的靈動。
大家紛紛用異樣的目光盯著小靜,誇讚道:“小靜,你什麼時候成計算機專家啦?”
小靜被大家看得不好意思了,調侃道:“哪有啊,我隻是和你們的想法不一樣罷了。你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技術性問題上來了,而我隻懂這些皮毛而已。”
很多時候,當問題出現時,大家的思維會不約而同地轉向一個地方。但是,真理偶爾也會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倘若這條路行不通,為什麼不嚐試走另一條道路呢?要知道,真理與謬論隻有一步之遙,隻要稍微偏離一下航道,就有可能豁然開朗。
眾所周知,齊白石是中國著名畫家,他的畫自成一體、筆墨簡練、色彩熱烈,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除了在繪畫上頗有造詣,他還榮獲過世界和平獎。不過,這一切的獲得並非一蹴而就,縱觀齊白石的經曆,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一條主線,那就是——變。
齊白石在二十七歲之前,隻是個小花匠,但他知道,自己不能一輩子做花匠,所以後來,他開始學習繪畫,並開始提高自己文學方麵的修養。到了四十歲,他又毅然拋下畫筆,以一個文人藝術家的身份周遊各地,廣泛結交各界人士,此後,他的畫風開始由工筆逐漸轉向大寫意。到了六十歲,這本是一般人安享晚年的時刻,可齊白石先生依然在尋求突破。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他六十歲之後的畫,明顯不同於六十歲之前的畫。到了七十歲,他的畫風再次發生變化。等到八十歲以後,畫風的變化更大。有人作了個統計,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每一次的改變,都讓他的繪畫事業攀上一個新的台階。也正因如此,他成了舉世聞名的著名畫家,他的一生都受到人們的肯定和追捧。
而與齊白石形成對比的,是偉大科學家牛頓。無可否認,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對科學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企及的。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定律、光微粒說、微積分……每一項發明都足以令世界震驚。然而,到了晚年,風光無限的牛頓開始癡迷於亞裏斯多德的柏拉圖學說,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是否存在,到頭來一無所獲。在這寶貴的十年中,他從沒想過要改變什麼,即便周圍人都勸他放棄,他也一定要把牛角尖鑽到底。由此看來,再偉大的人,一旦因循守舊,終究逃不過失敗的命運。
所以,當經曆告訴我們:是時候做些改變了!我們不妨謹遵教誨,大膽做出改變吧!當你試圖改變自己處境的時候,也是在為今後一次次的改變積蓄力量和勇氣。勇敢邁出第一步,就一定會出現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