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當行動遭遇挫折(6)(1 / 2)

第八章 當行動遭遇挫折(6)

勇於承擔後果

“這不是我的錯。”

“這是有原因的。”

“這是因為……”

也許我們經常都能聽到這樣的話,也許我們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在這些語言的背後是什麼呢,推卸責任,不敢麵對結果,不敢承擔責任。更可怕的是,也許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行動不會永遠一帆風順,總有遇到挫折時候,這時也許我們就會琢磨:“為什麼要由我來承擔錯誤?”“這不應當是我一個人的責任。”“某人應當承擔更多責任。”事實上,這時我們已經在推卸責任了。

失敗也許是由於我們目標的沒合理、計劃上的缺陷,或行動中的失誤,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做到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也不能預知所有外界可能的幹擾因素。

當然,失敗並不是那麼難以麵對,隻要我們勇敢地擔負起責任,許多錯誤都是可以被澄清的,也是可以被改正的。但是,由於害怕受到指責,或不敢承擔後果,許多人都會想盡辦法去逃避責任,例如推卸自己應承擔

的責任、轉移問題的重點、掩飾行動中出現的問題等。

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行動負責,當我們做出決定時,就已經決定了我們將會受到何種評價。此時,問題的關鍵就從“是否有責任”變成了“是否負責任”。美國西點軍校有這樣一種理論: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

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正是由於這樣的嚴格要求,讓每一個從西點畢業的學員都感覺到獲益匪淺。

現在,讓我們看看缺乏必要的責任感會帶來什麼:

失去他人的信任

缺乏責任感難免會在行動中出現失誤,與其為自己找尋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認。合作夥伴通常會對此表示理解,並對你的勇於承擔責任表示讚賞。相反,敷衍、推諉、編造借口不僅對事情毫無幫助,還會讓別人覺

得你缺乏責任感,從而失去對你的信任。

我們已經說過,任何人、任何行動都不會是孤立的,我們與身邊的人時刻都在產生互動,良性的互動能對我們的行動起到促進作用。但是,一旦人們發現你辜負了他們的信任,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遭遇毀滅性的打擊

,那麼你就會受到孤立,與環境的互動也失去意義。

養成推卸的習慣

為了逃避責罰,許多人選擇尋找借口推托,甚至采取欺騙的手段。這是因為,人們在逃避指責時,常常會忽略甚至隱瞞一些情節,這就需要他們編造一些謊言。例如,一個人上班遲到了,也許是因為他睡過了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