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涵站在隊列中默默沉思,表情安然,絲毫沒有感覺到前後之人身高上的壓力。莫約過了半盞茶時間,景瑜帝終於來了。
他身穿十二章冕服,頭戴通天冠,腰懸天子劍,緩步之間,穩若泰山。似整個江山都在他腳下!虎目掃過,殿下竟無一人敢於直視。邵涵身子微躬繃緊,倒不是怕了,而是她遇到威脅時身體的自然反應。一直以來,景瑜帝在她心中就是一個寵愛幼子的慈父形象。這還是她第一次見到如此霸氣側漏的景瑜帝!頓時心中不由得認真起來,暗自決定以後與之相處還是要慎重。這幾年的安寧日子消磨了她的警覺,看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話果然不假!邵涵自己也開始反省。
殿下眾人三呼萬歲後,正式進入今日話題。景瑜帝很重視這次朝議,從召來的臣子官位就可以看出,俱是兩千石(朝庭官位奉祿,兩千石以上幾乎就是諸卿及以上的官員)的重臣。
“今日朝議北戎來使之事,具體由右丞相主持,朕暫不參議!”
大宣朝議,皇帝一般不怎麼參與,隻是旁聽,最後定論。朝議一般由左右丞相主持,大宣以右為尊,右相地位略高,重大議事自由他主持。
右相年約五十,精神還不錯,嫻熟的上前一步對著景瑜帝行一禮。而後轉身麵對群臣。
“奉上喻,朝議開始。今日議北戎來使請和親一事!”右相言畢,再簡單敘述了北戎使者的要求,同時眾臣都跪坐坐下,隻留在說話的右相一人站立。邵涵平時就不喜跪坐,今兒可有的罪受了,可憐這個年代居然沒有座椅!
“……據邊地探子急報,西狄王攜本部狄兵及西北蒙兀,朝風,圖靹三部,控弦之士共三十萬,兵臨戎城!北戎王現正召集各部準備迎戰。此次北戎來使,欲與我大宣簽訂十年和平之約,十年內雙方互不征伐,聯姻為憑!諸位於此有何見解可一一詳述?”
右相說完,幹淨利落的退至自己原位,把發言權讓出!
“既然西狄伐戎城,我大宣何不坐山觀虎鬥,以收漁翁之利?”左相第一個站起來發言道。
“哼!北戎與我大宣仇深似海,豈能放過如此機會,不若出兵與西狄共滅北戎?”恭王邵勉四十來歲,脾氣暴躁,他的父親就是景瑜帝親叔叔,高帝第三子。
“北戎與我大宣有仇不假,那與西狄就沒仇了嗎?別忘了當初殺我邵氏宗族的也有西狄人。孤附議左相之言!”吉王邵匡,乃父高帝第二子,景瑜帝堂弟。一向看不起恭王邵勉,因為覺著這貨太粗魯,有損宗室風度。
“咱們可以先利用西狄,滅了北戎,再算老賬不行麼?”恭王不甘示弱。
“愚蠢,你當西狄人都是傻子嗎?”吉王反唇相譏。
“…”
看著這倆位爭論許久,右相不得不苦笑著勸退兩人。其實大部分朝臣心裏都明白,左相所言不錯,不理北戎使者,坐山觀虎鬥確實是個好建議,就是不知道景瑜帝如何想了!邵涵聽著諸人爭論倒是聽的津津有味。眼眸隨意一瞥,正好看到景瑜帝目光掃過殿下某個人。邵涵不覺視線移過去,那位正是官至太尉(全國軍事統帥,在大宣這隻是個虛職),爵為世襲鎮國密雲縣公(鎮國是封號,密雲縣公才是實爵。一般人都隻叫鎮國公以示尊貴。元氏娘家定國公亦是封號尊稱)趙諍!他與景瑜帝是少年玩伴,堪稱帝王心腹!
果然下一刻這位老太尉站了起來說道:“北戎民百萬多,控弦之士至少六十萬,除去少部,北戎王至少可召集五十萬兵。西狄聯軍雖三十萬,卻非一部,無一心,雖趁北戎兵散,兵壓戎城,恐此戰無傷北戎根基。我大宣兵雖壯卻少馬,難以及時在此戰中獲利,不若不出兵,靜候圖之!此次戎使請求我大宣可先答應。”
此言一出,滿殿俱靜。因為在殿的人幾乎都沒有想過同意北戎所謂的十年之約。恭王直了直身,囁了囁嘴,終是沒有出聲反駁!不僅因為太尉所言有理有據,而是在某些時候這位的話代表了景瑜帝的意思。難道陛下想和親?恭王覺得自己有點頭痛了,智商不夠用啊!
“我大宣若與北戎結十年和平之約,聯姻和親不足為憑,雙方必需質子,以誠約定!”老太尉緊接著又放出一個重磅炸彈,殿下眾人隻覺得這陛下都還沒定論,怎麼條件都想好了?偷偷向上一看,景瑜帝端坐殿上,麵色平靜,似毫不驚訝。
“陛下,老臣絕不同意與北戎結盟,吾邵氏一族豈可與仇人聯盟!”殿門口,一個蒼老的聲音響起,白發蒼蒼,步履蹣跚。這人是安王邵黎,高帝侄孫,景瑜帝堂兄。安王一脈在宗室地位很特殊,是唯一一個永不降爵的世襲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