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尋根問底。“知也無涯”。因此限於篇幅或其它原因,任何人或者書籍都不可能對有關事物的屬性一一加以羅列。學習過程中,應學會窮追不舍,發現問題。如,課本中有談到“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裏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而沒有說是僅有的一種,那麼我們就可以想到,“除了分子之外,還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呢?”在研究來說,對於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則易於取得係統的成果,也有利於研究的進展。
d)聯係實際。前麵我們已經看到,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化學現象,其中隱含著各種各樣的化學知識,因此,學習或者研究化學時,善於聯係實際對於發現問題必然很有幫助。同時,聯係實際還有利於研究者找準研究方向,使得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被方便地轉化為生產技術,為社會謀福利的同時也為個人帶來好處。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法都是提出問題的有力幫手,每個人每天都可以進行這種思想訓練。
十、閱讀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中國古人的名言意思是說,學習知識但是不自己努力思考就會陷入迷惘,失去方向;但是反過來一味自己思考而不去學習知識,更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現代科學日新月異,人們時刻都需要保持知識的更新。因此大量閱讀文獻、書籍、數據就成為必須。否則的話,沒有相應的知識,思考很容易淪為憑空臆測而不自知,就真的很“殆”了。化學由於本身領域的寬廣以及和其它知識交叉的特點,更需要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麵。
一個是速讀,或者說泛讀的能力。這種閱讀是所謂“一目十行”的閱讀,主要是為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較多的信息。速讀的技巧主要有:
a)意群掃描。不以字或詞為單位進行閱讀,而是以“意群”,也就是意象的集合為基本單位進行閱讀,掌握基本意思即可。
b)瀏覽。對全文粗略閱讀,這時隻需要讓目光以一定速度從文章的開頭掃到文章結尾,達到對內容有一個大體了解或整體認識即可,無需深究其中含義。
c)跳讀。對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內容進行閱讀,以便搜尋特定信息數據或捕捉重點。跳讀的時候是在文章中查找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看到相關文字之後就停下來進行慢一點的閱讀。
速讀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可以提高獲取知識的效率,但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跳讀,隻能獲得自己所需的內容,對文章的整體概貌無法搞清;又如瀏覽,僅僅能看到知識的概貌,無法獲得進一步的深層的了解。
另外一個閱讀的方法則是精讀。精讀和泛讀正好相反,著眼於獲取信息的質而不是量,其目的在於研究速讀過程中所感知的信息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等,深化對知識內容和邏輯結構的理解和掌握。精讀的主要策略是學會聚焦。聚焦,就是指在閱讀時忽略冗餘的、枝節的乃至無關的信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信息上來,對這些內容所涉及的字、詞、句甚至段等進行精研細讀,反複推敲,甚至從這裏出發主動尋找相關的背景資料進行深化學習,以掌握所學內容的精髓。
除了以上兩種閱讀方法進行適當交替運用之外,閱讀者還需要注意閱讀和思考的結合。泛讀的時候要思考什麼內容可能是需要精讀的,精讀的時候更要對讀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吸收乃至質疑。否則,有可能陷入信息的海洋而無法自拔,這就應了那句“學而不思則惘”了。
這些方法和技巧的運用,相信不僅僅對化學的學習研究,而且對於其它的科學領域乃至非科學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也會有所幫助的。利用這些,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未來,你很可能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化學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