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對基層黨組織整合成本的考察。基層黨組織要加大社會整合力度,即達到相當的社會整合的深度與廣度,就必須在製度建設中投入大量資源,這些投入就構成了執政黨組織整合的成本。一般而言政黨的組織水平越高,其內部管理費用就越低,就越方便人們組織管理從而節省交易費用。目前積極采用新技術是降低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由於低成本、迅速、方便等優勢,網絡技術在基層黨建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針對兩新組織中的不少黨員工作緊張、駐地分散、難以集中等特點,不少兩新組織的基層黨組織積極地通過網絡平台開展黨的活動,通過開設網絡論壇、博客、微博、俱樂部等網絡黨建陣地,在網上參加政治學習、組織討論,甚至網上進行投票表決,打開了黨建工作的新局麵。
除此以外,績效評估不但關注對基層黨組織整合耗費成本的總量考核,更要重視基層組織整合成本的支出結構。黨內活動要影響和帶動群眾,不能搞“自娛自樂”和“體內循環”。隻有著力打破“自我封閉、自娛自樂”的舊模式舊格局,基層黨組織的形象才能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稱讚和擁護。
三、基層黨建覆蓋有效性的結構評估
執政黨的組織結構是指其內部組織變量之間的關係,具體包括決策機構組成及其權力,權威的集中與分散程度,政黨組織機構與規模,組織單位或者地方單位的性質與功能等。執政黨組織整合采用的結構模式受特定的曆史條件與國情的影響。隻有執政黨的組織整合機構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相適應,才能實現對社會的有效整合。美國與西歐盡管同屬於競爭性的政黨製度的框架中,但是執政黨的組織結構卻由於社會曆史環境不同而差別很大。在美國,執政黨的組織結構相對簡單,其組織力量不依靠黨員的數量眾多,而是相對較少的黨的核心工作人員,黨內的權力被授予州一級的委員會,黨的全國性的組織權力並不大,基層組織體現為一種較弱的組織結構。但是歐洲大多數政黨采取群眾性的政黨模式,組建了比較複雜的組織結構。德國社會民主黨、英國工黨等政黨不但有組織比較嚴密的基層組織,有代表黨行使權力的執行機構,製定了黨章、黨綱等,還有大量的黨的外圍組織。正是群眾性的政黨模式決定了其相對複雜的結構,在組織效益要求與確保黨員參與、黨內民主決策的目標這二者之間進行平衡。
民主集中製原則既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其基本結構模式。中國共產黨通過牢牢抓住民主集中製的組織原則實現有效的組織整合。從結構上看,民主與集中提供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整合方式。自上而下的整合方式使中央組織保持較高的權威,使其保有對地方組織的主導性、控製性和感召性;自下而上的整合方式使黨的地方組織擁有更大的能動性,激發各級地方組織的整合能力,有效地為黨組織積聚政治組織資源。從效果上看,上級組織推動下的擴大基層組織覆蓋麵,更能體現黨的整體組織意圖,是目前中國共產黨主要組織整合方式,而基層黨組織在民主集中製原則指導下的組織創新充滿活力,成果豐碩,也是目前黨的基層組織發展的重要方式。民主集中製的基本原則決定了無論哪種方式都離不開上級組織和基層組織的合作。基層實踐證明隻有充分激發基層組織的積極性與活力,上級組織推動的基層組織創新意圖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樣如果離開了上級組織的支持,基層黨組織的封閉地自我創新也常常中途夭折。隻有這兩種方式根據具體條件靈活地加以運用,有效合作,擴大基層黨建覆蓋麵工作才能取得出色的效果。(上海市委黨校 袁峰)
(來源:《學習時報》2011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