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過去在我國的城市規劃中沒有cbd的概念。但是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熟知“國貿商圈”,在此商圈之內擁有物業,一樣能獲得類似“曼哈頓”的優越感。自從國務院1993年將國貿周圍的4平方公裏區域規劃為北京的中央商務區後,這片土地更加散發出誘人的光芒。
曾經,北京cbd的情況頗難令人滿意。寫字樓過盛、空置率高,極少寬帶網絡,加上路網稀疏,已很難應對信息時代的要求。在新經濟下,城市的cbd內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才能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不落伍?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新課題。
“在都市的發展上,我們已經到達一個轉折點,因為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建立都市的技術上幾乎沒有限製;我們可以建造出任何城市,隻要我們能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詹姆斯·特拉菲爾)我們想要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我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我們想要在北京的cbd內建設適應新經濟需要的新型物業。
許多已經建成的cbd多以金融、辦公為主,也有一些是因別的目的,如巴黎的cbd是為了保護一個古老的巴黎城而把現代化的建築集中在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
我們認為:第一,北京的cbd應該是多元化的cbd。一是北京cbd地處涉外飯店、涉外寫字樓和使館集中的地方,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多數外資企業就是從這個區域進入中國市場並成長起來的。二是許多大的、以信息業為主的公司已在這裏安家落戶,如ibm、hp、motorola等。絕大部分的.com公司也在這個區域之內。三是傳媒產業聚集,北京是中國傳媒產業的中心,有80%的傳媒產品在北京製作和成交。一些大的傳媒公司也在cbd中,如新聞集團、北京電視中心等。
第二,北京的cbd應該是24小時的cbd,是能留住人的cbd。cbd內的建築樣式不應該隻是單純的寫字樓。一個好的區域應該有好的均衡性。如同北京人吃的炸醬麵一樣,有麵,有醬,有肉,還有各種小菜,這樣混合在一起拌均勻了才好吃,如果一碗是麵,另一碗是醬,不可能好吃。如紐約的華爾街在下城,單一的寫字樓品種,使得此地下班後非常地冷清,沒有繁華起來。現在一些大的銀行如摩根士坦利已由下城搬到了中城。
第三,北京cbd應該有網絡經濟的特征,不追求高、不追求大,而是追求有個性、有智慧,能適合未來人的行為。
第四,北京的cbd的建設是麵向市場,是在市場經濟這塊土壤上自由茁壯成長起來的cbd。巴黎的拉德芳斯和上海浦東的陸家嘴應該成為我們的前車之鑒。
第五,北京cbd要想像磁場一樣地吸引住人,就一定要有街可逛。有連續的不間斷的商業街,才能形成繁華的商業氛圍。我們曾在北京cbd內做了一次嚐試。1999年,我們在國貿往東一公裏處,推出了soho現代城項目。我們的目標客戶是那些活躍在信息社會、工作與生活自由度大的人群。它“有點另類、有點前衛”的風格,得到了追求個性、崇尚自由的現代人的認同,樓盤在破土動工之前即已基本銷售完畢;但同時也招致了觀念分歧者的“批判”,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爭議。
無論cbd區域是大還是小,在新經濟下,cbd中的房子一定是要變化的,如果不能適應新經濟,必將遭到淘汰。我們建設的房子要想在未來不被淘汰,就得了解未來,用未來思考現在。建房子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房子最本質的空間永遠落後於人的生活和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