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同唱嘿裘德
2012年的倫敦夏季奧運會,大概是迄今為止被詬病最多的奧運會。
因為社交網絡的擴張,每一點缺陷都被聚焦、每一種情緒都被放大。正義有,裁判明顯不公導致我國體操名將屈居亞軍,被討伐了;偏激媒體公然批判失誤選手“恥辱”,被掀翻了。離譜也有,某知名女星恰好在某選手退賽的同一刻發了一條完全無關純粹感歎生活美好的微博,居然被大批腦殘網友破口大罵無恥奢淫;某外籍華裔女歌手發微博祝賀同國籍選手摘取獎牌,也被國內無知民眾圍攻叫囂其“虛偽不愛國”……種種啼笑皆非的事件或鬧劇,填滿了2012年夏天裏長達兩周的公眾娛樂生活。
可是,倫敦奧運會還是實現了它的宗旨——辦給青年人、留給下一代。從開幕式到比賽再到閉幕式,青春與希望,處處滿溢:可愛的各國奧運小冠軍們在各自微博上發自拍、說俏皮話,從前那種國之重任抗肩上的凝重感漸漸淡出,我們看到的新一代競技選手是為自我奮鬥並樂在其中;人過中年依然披掛上陣的體操媽媽,為自己的孩子拚一個活下去的希望,感動全世界。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最值得懷念的必須是開幕式上搖滾老炮保羅·麥卡特尼率全場高唱《Hey,Jude》一幕,這首原本並不大眾的歌,多年後,成為全世界青年的口頭禪。歌詞簡單卻在字裏行間中流露出“青春無悔”的氣息,直抵人心。那一刻,在全世界每一台開著的電視機麵前,都有一個或一群人在跟著頌唱。
膚色不同、語言不通,青春,卻是相同的。
莫言斬獲諾貝爾
有人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必將引起中國當代文學的再度回潮。
這有什麼不好呢?或者說,這簡直太好了!如今的我們,活在一條條網絡段子裏,接收到的全是語言碎片、情緒垃圾,把片麵當全部、把極端當共性、把矯情當有趣。活躍在網絡上的段子手們每天製造出大量140字以內的標語口號、軼事爭端、心靈雞湯,時不時轉發過萬,就以“微博名人”頭銜沾沾自喜、沽名釣譽。可以說,段子手們為了拉出一條綠色的大便,可以特意喝下一桶綠色的油漆。
傳統作家們集體失聲了,深諳男女情愛或混子情緒的寫手們成為流行文字偶像;經典文學被肢解了,詩詞典籍必須用當代言情小說的手法白描一遍才會暢銷;沒有人讀嚴肅文學,書店的暢銷排行榜上永遠是穿越玄幻小說、職場情場段子書、自我激勵成功學。這年頭,“靜下來”變成奢侈,誰能夠引起大眾5分鍾的關注, 便是成功。
莫言和他的諾貝爾獎,終於在將傾的時刻,扶了中國文學一把。2012年末的這一舉國喜事,提醒了從事文學創作或者僅僅是從事文字工作的人群:有一種榮譽,值得為之曲高和寡。而從2012年10月開始,我們終於在各大圖書暢銷排行榜上看到了久違的莫言、陳忠實、甚至梁曉聲、賈平凹,無論是諾貝爾的光環也好,還是大銀幕的傳播也罷,我們應該慶幸又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捧起厚厚一本《豐乳肥臀》或者《秦腔》在零碎時間閱讀起來,如果,還能堅持讀完的話,想必從此以後,伊再也不會在微博上轉發《這樣的女孩你傷不起》了。
[不必懷念的]
公知嘩眾無底線
如果把幾大公知在2012年發過的微博刪除幹淨,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一年,其實也沒那麼多事兒。
2012一開年,打假先鋒和青年領袖就在微博裏掐上了,這場曠日持久的論戰掀起了微博公知界的狂歡,在長達數月的罵架裏,各路公知你方唱罷我登場。無論你是誰,隻要微博關注超過100人,那對不起,每天打開微博,你必然會被旁人轉發公知們的互掐言論刷屏,公知們義正詞嚴、滔滔不絕的勁兒,仿佛事關人類的未來。罵戰到高潮處,先鋒甚至連領袖的身高都要打假存真,徹底刷新了無聊的底線。
到了年中,另一公知也因線下約架女記者成為一時話題,風頭獨占。在微博目睹了前因後果甚至現場直播的網友,有不少在事後細細一番咀嚼後,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勞師動眾甚至不惜觸犯法律去證明自己的觀點比對方的更有力更正確,真的比過好現實中的日子更重要麼?
同一時段,另一被封為“國民屌絲”的公知也沒有閑著,因其堅持走草根路線、走“自由民主”路線、走悲天憫人路線,終於在一次隔岸觀火式的轉發後,被封了號。他的一眾同黨跟班們,一陣號啕過後,立即化悲痛為段子,誓要接過他的衣缽做下一個國民公知。其本人也通過同好甚至媒體,放出話來:既然被人家趕出去,就再也不回來了。如果事情真就這樣結束,那好歹也算留下悲壯傳說。結果2012年8月底,伊的微博賬號一解封,伊立即做賦一篇,煽情地要與幾百萬粉絲擁抱。那時那刻,就算他心知肚明自己抽了自己的嘴又怎樣,這年頭,誰會因為氣節而和名氣過不去?
8月裏的另一樁公知掐架也令人側目,上半年鬧騰得最歡的打假先鋒終於被一個女人罵跑了,由於打假先鋒已經被稱為“中國樹敵最多的人”,所以,當他宣布退出新浪微博時,所有大V小V們紛紛額手相慶,擊節而歌,沒有人在意這場罵戰之中雙方互噴的髒話有多沒底線……
可以預料,除非真到世界末日,否則必須活在關注中的公知們是永遠不會消停的,我們能做的,隻能是圍觀之後,迅速忘掉。須知:你的參與並不能推動世界變化,隻是為公知的事業墊上了自己這一磚。
編劇公開鬥小三
即使在末日之年,男女之間那點事兒也依然是人類共同的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