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名不見經傳的起點(1)(1 / 3)

一旦遭人欺負,瞬間就應當進行回擊。瞬間!

如果你想要成為勝者,那麼在任何一次對打中,都要咬牙堅持到底。

--普京談"打架哲學"

傳奇聖彼得堡

最早知道聖彼得堡,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白夜》。那發生在白夜特定環境中的別樣愛情故事,為這座遙遠的異國城市蒙上了一層浪漫、憂鬱的色彩。

在俄羅斯有這樣一句諺語:"閱讀七遍描述聖彼得堡的文字,不如親眼看一下這座城市。"還有一種說法:"沒到過聖彼得堡就不算真正去過俄羅斯。"這座城市本身就是明朗天空下的一座博物館,雲集了眾多傑出的宮廷和教堂建築,雕塑、花園、公園隨處可見。看到這一切,會讓人想起果戈理的話語:聖彼得堡像是很講究穿戴的紳士、貴婦人一樣,到處都是鏡子--這邊是涅瓦河,那邊是芬蘭灣。

1703年5月27日,俄曆5月16日,31歲的彼得大帝在涅瓦河畔的一片沼澤地上,開始興建旨在打開俄國海洋通道的城堡。10天前,俄國的艦隊史無前例地打敗了瑞典人,他需要在波羅的海之濱建立牢固的據點,更需要一個連接西方的出海口,一扇通往當時先進文明的窗戶。

這個城堡後來很快變成了城市,這個城市又很快變成了俄羅斯的首都。第二年,彼得大帝就在信中稱他的新城為"首都聖彼得堡"。1712年,他發布了從莫斯科遷都聖彼得堡的通告。彼得大帝以他鋼鐵般的意誌改造了俄羅斯。普希金說,大自然注定我們要在這裏通過一扇窗戶迅速踏上歐洲。

但是這座300歲的城市,也曾經差點夭折,彼得大帝的兒子艾雷希斯最大的心願是繼位後荒廢掉聖彼得堡。彼得知道以後,判處他兒子死刑,並親自打了第一鞭,40鞭後,王位繼承人失去了性命。他令世人發指,而聖彼得堡則得以繼續生存。

1866年,清朝第一個使節斌椿訪俄,當時為俄首都的聖彼得堡已經是著名的大都會了,他曾寫道:"聖彼得堡,乃俄國都城也,人煙輳集,街衢寬闊,周五十裏,樓閣高峻,宮殿輝煌……"

聖彼得堡這個名字注定與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作曲家、藝術家聯係在一起:普希金、柴可夫斯基、列賓、葉賽寧……1914年,聖彼得堡更名為彼得格勒。1924年,列寧去世後,這個城市的名字又改為列寧格勒。蘇聯解體後,1991年,列寧格勒的居民投票恢複了此城最初的名字。

1952年10月7日,即斯大林去世的前一年,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降生在聖彼得堡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裏。

弗拉基米爾--一個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一樣的名字。斯皮裏多諾維奇·普京大概不會想到,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其傳奇色彩和魅力竟一度蓋過了列寧。

普京曾有兩個哥哥,都是幼年早夭。一個剛出生幾個月就死了,另一個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死於白喉。母親直到41歲時才生下他這個獨苗,父母自然視他為掌上明珠,疼愛有加。父親為他起名弗拉基米爾,意為"支配世界",顯然是對他寄予厚望。而親朋鄰居都管普京叫"遲來的孩子",昵稱沃洛佳。

普京的母親產後時常有病,身體虛弱。因此,普京一生下來便由其叔父撫養,一直到他5歲。

叔父家境雖然算不上富裕,但也算是中產階級,所以普京不用小小年紀就上街賣報紙,滾煤球,也不用怕餓死凍死,但是死神卻似乎一直在暗中注視著他。

在普京長到3歲的時候,叔父帶著他去釣魚。普京便趴在叔父的脖子上看魚兒怎樣在水裏嬉鬧,怎樣上鉤。時間一長,叔父感覺脖子有些發酸,下意識地扭了扭脖子。這一扭可不要緊,普京來了個倒栽蔥,撲通一聲掉到了河裏。叔父大驚,慌忙撂下魚竿,跳到河裏去救普京。不想普京已經沉到了河底,遍尋不著。正在叔父絕望的時候,普京自己卻忽然浮出了水麵,居然好端端的,隻是在不住地打冷戰,一個勁兒喘著粗氣。

5歲那年,普京和父母一起住進了機車廠的家屬大雜院。這是聖彼得堡中心斯科夫胡同一棟5層樓的舊房子,這樓很簡陋,沒熱水,沒洗澡間,廚房很小,還是公用的。樓梯一側有鏽跡斑斑的鐵欄杆。樓道裏經常有好多老鼠出沒。

上小學之前,普京隻能在大院裏玩。如果去外邊玩,他的媽媽不放心,她常常從窗戶探出身,問:"沃洛佳,你在院子裏嗎?"當時,父母對普京看得很緊,未經他們許可,是不能隨便走出這大院的。然而,外麵的世界對孩子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有時普京也會偷偷地溜出大院,不理會這些禁令。

五六歲時,普京第一次悄悄地走到他家附近的一條大街上。這天正好是"五一"節,他好奇地向四麵張望。街上人山人海,一片歡騰,熱鬧非凡。他呆呆地看著眼前歡天喜地的景象,不知為什麼開始有點害怕起來,於是趕緊往家跑,但他迷路了,不知道在街上轉了多少圈,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家。

再稍大一點,普京的膽子就越來越大了。大概是七八歲的時候,一個小夥伴慫恿普京一起出去玩,他倆沒有告訴父母就一起離開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