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全能"普京的十八般武藝(1)(1 / 2)

開槍射虎勇救攝影師

2008年8月31日,普京乘直升機到達俄羅斯遠東地區,巡視位於那裏的國家公園。他聽取俄羅斯科學院保護西伯利亞虎狀況的報告,了解研究者如何監控虎在野外的活動。

他還檢查一隻裝備全球定位係統的項圈和一支氣槍,了解到氣槍用於在不傷及老虎前提下麻痹它。

普京隨後身著迷彩服、腳踏沙地靴,在野生動物專家們陪同下走進針葉林地帶,去觀察一隻掉入陷阱的西伯利亞虎。一隊俄羅斯電視台攝影師站在陷阱旁等待攝影。

普京一行人剛走到陷阱附近,這隻5歲大的母老虎突然跳出陷阱,撲向幾米外的攝影師們,眾人猝不及防。

由於事發突然,眾人都驚慌失措,普京依然保持冷靜,他迅速抓過氣槍射擊,射中老虎肩胛處。

西伯利亞虎在中國境內被稱為東北虎,為現存最大型貓科動物,動作敏捷,力量驚人。

這隻450公斤重的西伯利亞虎中彈入睡後,普京蹲下扶住虎頭,協助科學家測量這隻虎的牙。

隨後,他在俄羅斯科學家維亞切斯拉夫·拉紮諾夫協助下,親手為虎戴上裝備全球定位係統的項圈,以便科研人員監控它的動向和健康狀況。

普京還幫科學家測量這隻虎的長度。

普京"酷勁十足"地"秀"了槍法,這也讓他成為西方媒體的聚焦點,據9月2日的美國個人新聞網站"德拉吉報道"披露,普京登上了美國著名時尚雜誌《名利場》評選的2008年100位世界最有影響力人物榜榜首,該刊於9月10日麵市。入選理由跟普京的男子漢氣概密切相關:"在任俄羅斯總統八年後,普京仍處於他的權力高峰……他還清了俄羅斯的巨額外債,重建了俄羅斯軍力,恢複了俄羅斯的自豪感,重新在國際事務上強勢地發揮影響力。"

與此同時,"射虎"一事被眾多西方媒體看成是警告的信號:如果俄羅斯受到威脅,他會毫不猶豫地開槍射擊,並且一擊而中。英國《泰晤士報》在9月1日題為"普京打虎,批評歐盟領導人"的報道中,用了2幅照片和1句話敘述事情經過,其餘的通篇則是普京的發言。文章引用了他接受俄羅斯電視台采訪時的話:"如果任何一位歐洲國家的領導人遵從他自己狹隘的政治利益,那麼請便。我們不會阻攔,但必須提醒他注意。"

除了《泰晤士報》,西方主流媒體均將"普京射虎"一事賦予政治意義,《紐約時報》在對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關於外交政策談話的報道中,也提及了"普京打虎"事跡。8月29日,普京與訪俄的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舉行會晤時,反駁了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盟領導人早些時候針對俄羅斯政府的批評,提醒這些國家不要傲慢無禮,希望大家像夥伴一樣坦誠對話。

其實,早在車臣事件時,普京就用行動告訴西方,俄羅斯人的血和紐約世貿大廈死難者的血,顏色是相同的。因此,必須用同一標準對待別人和自己。

從這一角度而言,也許老虎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恰當地跳起而已。

深潛1400米覓可燃冰

2009年8月1日,普京總理乘微型潛艇考察貝加爾湖,他身穿藍色保溫服,潛至世界最深淡水湖貝加爾湖水麵下大約1400米處,探查新能源"可燃冰"。

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被稱為21世紀替代能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科學家估計,貝加爾湖底蘊藏大量"可燃冰"。

登艇前,普京先獲得介紹湖底蘊藏的水晶"籠形水合物"樣本。海洋研究所所長尼格馬圖林對普京說:"你可以觸摸它。很少有人拿過這些水合物,貝爾加湖的就更少。你還可以將它點著火,它會燃燒。"不過普京微笑婉拒:"今天且不燒它吧。"

普京在船艙表示:"這次潛水很順利,視野在燈光下很好。"但他對水顯得汙濁有微言:"從生態角度看這些水當然幹淨,但事實上這是浮遊生物湯,起碼我是這樣叫它。"

經過近5小時的湖底之旅,普京返回水麵後不禁大讚:"我這輩子從未有過這種體驗。這感覺很特別,因為我可以親眼見識到貝加爾湖的莊嚴和偉大。"

普京上岸後參加了一場環境保護會議,他說,俄羅斯缺乏能促使企業采用環保技術的機製。

這位前總統強調:"我們需要引入、發展這種機製。另外,令汙染環境者承擔責任的措施也應發揮作用。"

鑒於普京已完成射虎救人、乘微型潛艇深潛等富挑戰性的活動,一名記者問他是否打算遊太空。

普京回答:"不,地球上的事夠我忙的了。"

馬背上大秀肌肉

2009年8月3日,普京前往西伯利亞南部圖瓦共和國,在遊山玩水中度過休閑的一天。兩天後,俄羅斯媒體公布普京圖瓦之旅的照片和影音資料,一身肌肉的普京再次以"硬漢"形象惹來驚歎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