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借貸時堅持立書麵借據
我國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審查借貸案件的起訴時,應要求原告提供書麵借據:無書麵借據的,應提供必要的事實根據,否則不予受理。又規定,債權人起訴時,法院應要求債權人提供證明借貸關係存在的證據,借貸關係無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訴訟。因此,在進行借貸時,特別是額度較大的借貸,應當“先小人,後君子”,堅持立個書麵借據。
3.關於民間借貸的利率
我國法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所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公民之間的生產經營性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生活借貸的利率;借貸雙方對有無約定利率發生爭議,又不能證明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算利息;公民之間的定期無息借貸,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償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無息借貸經催告不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告後利息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的利率計算利息;債權人將利息計人本金計算複利的,不予保護,隻能返還本金。了解並掌握上述法律規定,有利於合法借貸關係的成立,有利於借貸雙方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民間借貸中保證人的認定及其責任
保證,即擔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幹意見規定,在借貸關係中,僅起聯係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有保證人的借款債務到期後,債務人有清償能力的,由債務人承擔責任;債務人無能力清償、無法清償或者債務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但借期屆滿,債務人未償還欠款,借貸人雙方未征求保證人同意而重新對償還期限或利率達成協議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等等。
筆者之所以寫出以上的法律要文,意在提醒借貸雙方的一些必須知道的知識。須知,如今民間所流傳的一句“口頭語”是十分可怕的。叫做“錢到了誰的手中,就是準的錢”,已經毫無法律可依。因而,筆者希望讀者在看到這些內容之後,選擇一下得失。在金錢的海洋裏,要把握住良知的準繩和知識的準繩。否則,想死都死不成。從某一個方麵表現,錢,就成了人的生命。千萬不可上當。
淚水有價溫柔無敵——懷柔大法
哭訴保荊州泣告固朝政
作為“一代明主”的劉備,動不動就用哭來替自己解圍,實在有些丟人現眼。李宗吾在《厚黑學》中說:“劉備的特長全在臉皮厚,依曹操、依呂布、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知恥。而且生平善哭,寫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問題的事,對人痛哭一場,而扭轉局勢”。
劉備深知“哭”的效果,而且他很會哭,連老百姓都知道,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哭而能夠得到江山,應該算是哭得高明,哭得巧妙。事實上,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給人的印象就是會哭,哭出了帝王的偽善特色。
赤壁大戰後,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用詭計奪取了軍事重鎮荊州。周瑜氣得金瘡進裂,決心起兵與劉備決一雌雄,經魯肅勸說才罷兵言和。但周瑜認為劉備占據荊州是東吳稱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魯肅去向劉備討回荊州。最初,劉備以輔助侄兒劉琦為理由賴著不還。劉琦死後,魯肅又去討荊州,諸葛亮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來辯護,並立下文書,取了西川後再歸還荊州。魯肅無奈,隻好空手而回。後來,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子,做了東吳的乘龍快婿,孫權義要魯肅討還荊州,厚臉皮的劉備已經黔驢技窮,問計於軍師諸葛亮:“魯子敬三番五次來討荊州,均是先生勸退而去,今又來取,不知軍師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