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漢軍斥候段浩引著這七百將士緩緩行著,但見前方有一千餘黃巾軍裝備參差不齊,為首將領正是廖化,提刀立馬英氣非凡,而其手下倒是與之不相配,說是軍隊倒不如是一群嘍囉,有的士兵連頭盔都沒有,有的士兵隻是拿個鋤頭就上陣了,這倒是不假,黃巾軍大多數是農民,有個像樣的兵器的隻在少數小頭領這個階位上才有,段浩也沒有多想,但也不想損失自己的一兵一卒,便大罵道:“前方賊軍,何不早降,如此或有一線生機。”廖化並不接話,領著這一千餘人開始向東南緩緩撤退,段浩見狀哪肯放過,鼓動著士兵便衝將過來,官軍喊殺聲震天,離廖化所部還有二三十馬頭的距離時,東側樹林裏飛出萬千箭雨,原來廖化詐敗,將官軍引至此地,為的是讓弘的弓兵隊從側翼射殺官軍先頭騎兵。
“無非是些詭計罷了,大夥兒繼續向前衝,你們這些人隨我去樹林方向追殺敵軍遠程部隊。”
段浩領著全副武裝的步兵隊向樹林方向開進,當剛進入這片密林時發現裏麵不隻有弓兵隊,還有周倉等人和裝備也不算差的廖家精銳抵在前麵,段浩不禁連連叫苦,心想這番隻有小勝,卻損折些人馬,想必上司並不會高興了,便更加心急的督導步兵隊前行與廖家精銳接戰,這時衝向廖化本部的第二梯隊的騎兵紛紛落馬,原來廖化本軍故意造成了羸弱的假象,當官軍騎兵衝將過來時,前排黃巾軍將早已藏好的長矛突然擺起列陣,可憐的官軍騎兵見狀已躲閃不及,轉瞬間騎兵隊陣型散亂,士氣飄搖,段浩見狀更是覺得義軍詭計多端,不是那般好對付,正戰酣之時,忽聞後方喊殺聲至,廖嵩引騎兵隊分兩股分別追殺段浩部與分出的騎兵殘陣,段浩至此方知賊軍之首廖化的英氣不是簡單的小頭目會有的,小瞧了他們,自己深陷重圍,此番也許命喪於此,在廖化本軍與廖嵩騎兵隊的雙重夾擊下,官軍騎兵瀕於崩潰的邊緣,在此盛威下,弘,周倉,裴元紹等人亦是越戰越勇,段浩無奈之下開始引著殘兵退回穀口,伺機撤退。
“要追殺下去嗎?”眾部將皆問。
“不必了,留此將回營複命,讓其主將知曉我廖家軍威名。”
此戰是年僅十五歲的廖化的初陣,臨戰指揮雖顯稚嫩,但已初具名將風采,劉慧暗暗佩服師兄張角識人之才,也感歎自己多年辛勞值得此戰的回饋,此遭遇戰斬敵首三百餘,俘百餘,其餘眾官軍皆隨段浩逃散,自此廖家軍聲威在官軍中傳開,官軍在與第九方作戰時都會畏懼廖化的存在,勝利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張角的耳中,張角為了鼓舞士氣,破格將一小方的教眾的指揮權授予廖化,以鼓勵教眾,凡有功必賞,黃巾軍自此士氣高漲,向西劫掠州縣無往不利,也為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埋下了一層隱憂,卻說這隱憂究竟出自何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