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光和七年,即公元一八四年,中國曆史上可能最大的一次宗教性質起義爆發了,前文講到士大夫集團與宦官集團內鬥不止,被波及的宦官和士大夫更是不計其數,雖然任何起義的爆發都是天災人禍相聚而成,但畢竟三分天災,七分人禍,適逢連年旱澇災害交替發生,而邊境護國戰爭令國境內青壯年苦受兵役徭役之苦,靈帝為了充實自己的府庫賣官鬻爵且租稅不減,幾乎赤貧化的農民將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寄托在宗教信仰之上,張角在恰當的曆史舞台展現出獨到的領袖魅力,教眾紛紛頭紮黃巾,揭竿而起,而廖化將黃巾係於頸間,正應了劉慧在廖化少年時代的幻象。
“少主公,劉慧有話要對您說,能否借一步。。。”
劉慧所要談及的正是那一晚張角對劉慧所吩咐的事情,廖化毫無準備,師傅劉慧一般不輕易開口,開口便是要緊事情。
原來那夜除了張角與劉慧共敘師兄弟舊情誼以外還有其他機要的事情。
“師弟,吾人身染重病,將不久於人世矣,此次起義,隻望師傅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師兄快別這般說,師兄自幼修習方術,就算染病,以您的醫術也可痊愈,更何況您救了那麼多人。”
“師弟,我將死皆命裏之數,不可違背天意,隻是後事之變需對你講明。”
“師兄但說無妨,劉慧謹記。”
“一、你家主公少時不順利,而且跟隨我沒在最正確的時機,但因才能巨大,成名也非常晚,希望你能忍耐,始終追隨廖化。”
“這條我記下了。”
“二、廖化雖為人精明,但不會對親隨動用心術,你大可放心報效,如果將來有任何緊急狀況發生,隻需要向廖化闡明,你主自會判斷。”
“好,我也會做到這點。”
“三、此次起義必將失敗,我之後,我兩位弟弟張梁張寶亦不會堅持太久,希望你能幫助你主甄選人才,我掐算到裴元紹周倉二將已然與廖化意氣相投,所以當時也是命他們招募廖化前來。”
“師兄好方術,劉慧明白了,以後我也會珍重。卻是這三四十萬人該如何是好?”
“我若活的長久,還是有信心做到與官軍相持的,可無奈命不久矣。”
“師兄,劉慧已不知再說什麼為好。”
張角劉慧二人多年未見,想不到一見竟是如此傷感。
“過多的天機我也不便於泄露,過些日子,看看你主的作戰英姿你就會知曉廖化是你值得追隨一生的人。”
“劉慧會將我門眾的方術讓天下知曉。”
。。。。。。
劉慧與廖化談事的時候,又一青年將領來投奔,此人名曰杜遠,人看上去沒有什麼特殊才能的樣子,但是所帶的人眾有一千多人,及此時,廖化的駐屯之地就有了兩千多人的戰力,廖化將弓兵分予弘,將騎兵分予廖嵩,讓鷲峰,劉慧,周倉,裴元紹,杜遠各領二百人屯住周圍,剛分配完兵士,便接到來自張角的帥令。
張角的哨探探到,巨鹿西北方有官軍七百遊弋於黃巾本營之北作為試探,據聞皆是官軍精銳,武器裝備精良,頭盔鐵甲鏈靴皆配備齊全,旌旗整齊,一看就是嫡係部隊,廖化聽完哨探的轉述,也不答話,提刀上馬,引著部屬就投西北方向去了,行了數十裏見一山穀極其適合埋伏,便吩咐屬下如此如此,眾部將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