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聽到乘客這樣讚美我的車。”司機笑著說。“裝飾得這麼漂亮,這是你自己的車嗎?”我問。“不,這不是我的車,這是公司的。”他說,“多年以前,我還在出租車公司當清潔工的時候,就想到這個主意了。那時候,每天晚上車子回到公司停車場時,都齷齪得像個垃圾桶,地板上到處都是煙屁股和火柴梗,座位上或車門把手上總粘有一些黏糊糊的東西,像花生醬啦、口香糖渣啦什麼的,讓人看了很不舒服。我當時就想,如果有一輛值得乘客們去自覺保持清潔的出租車,他們或許就會更多地為別人著想了。我相信,人人都懂得珍惜美的事物。”

“後來,我領到了出租車營業執照,便馬上用上了這個主意。我把公司給我駕駛的出租車收拾得幹幹淨淨,又自己掏錢去買來了一張漂亮的薄地毯和一些鮮花。每個乘客下車後,我都要仔細地察看一下車子的衛生狀況,因為我一定要讓後來的每一個乘客都感覺到它的整潔。所以,我的車每天回到停車場後,都依然十分幹淨。這樣過了大約一個月,我的老板就把這輛車交給了我承包,於是我又買來了那些名畫複製品。”

“我從15年前就開始駕駛出租車了,我的乘客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沒有人在我的車廂地板上亂扔煙頭,也沒有誰會在我的車上亂抹花生醬或口香糖渣。先生,正像我聽說的那樣,每一個人都懂得珍惜美,也懂得欣賞美。假如我們的城市多種一些花草樹木,將所有的樓房屋宇都打扮得幹幹淨淨,我敢和你打賭,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不會在大街上亂扔垃圾的。”

我心想,這位司機正在述說著一條平凡的真理,但它同時也是一條重要的真理。人天生就愛美,大部分人不必接受任何教誨就懂得美是來之不易的。因此,當他們見到美好的事物時,他們的心靈就會立即作出相應的感應;而如果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本身就是美的一部分,那麼,他們不僅不會去糟蹋美,而且會想方設法去愛護美,進而還會為美錦上添花。

彎腰的哲學

孟買佛學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學院之一。這所佛學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建築曆史的久遠和它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以外,還有一個特點是其他佛學院所沒有的。

這是極其微小的細節,但是,所有到過這裏的人再出來的時候,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細節讓他們受益無窮。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細節:孟買佛學院在它的正門一側又開了個小門,這個小門隻有一米五高,四十厘米寬,一個成年人要想過去必須彎腰側身,不然就隻能碰壁了。

所有剛剛進入佛學院的人,都十分納悶:那麼大的佛學院,有著壯觀巍峨的大門可以堂皇地出入,還開這個小門幹什麼?

其實,這正是孟買佛學院給它的學生上的人生第一堂課。所有新來的人,教師都會引導他到這個小門旁,讓他進出一次。

很顯然,所有的人都是彎腰側身進出的,盡管暫時有失禮儀和風度,卻達到了目的。教師說,大門當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夠讓一個人很體麵很有風度地出入。但有很多時候,我們要出入的地方並不都是有著壯觀的大門的,或者,有大門也不是可以隨便出入的。這時隻有學會了彎腰和側身的人,隻有暫時放下身價和體麵的人才能夠出入。否則,你就隻能被擋在院牆之外了。

佛學院的教師告訴他們的學生,佛家的哲學就在這個小門裏,人生的哲學也在這個小門裏。人生的路上,尤其是通向成功的門上,所有的門都是需要彎腰側身才可以進去的。

羅丹的啟示

我那時大約25歲,在巴黎研究與寫作。許多人都稱讚我發表過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歡。但是,我心裏深深感到我還能寫得更好,雖然我不能斷定那症結的所在。

這時,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鍵。

有一晚,在比利時名作家魏爾哈倫家裏,一位年長的畫家慨歎著雕塑美術的衰落。我年輕而好饒舌,熱烈地反對他的意見。“就在這城裏,”我說,“不是住著一個與米開朗基羅媲美的雕刻家嗎?羅丹的《沉思者》、《巴爾紮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們的大理石一樣永垂不朽嗎?”

當我傾吐完了的時候,魏爾哈倫高興地指指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羅丹,”他說,“來,一塊兒去吧。凡像你這樣讚美他的人都該去會他。”

我充滿了喜悅,但第二天魏爾哈倫把我帶到雕刻家那裏的時候,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在老朋友暢談之際,我覺得我似乎是一個多餘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