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與年級管理4
讓學生德行與知識一起成長——在新學年國旗下的講話
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又是一個新學年的開始。射洪中學高中又迎來了1762名新同學。新同學新形象,新學年新氣象,新時代新風尚。在這新的學校環境的濃烈氣氛裏,我以“讓學生德行與知識一起成長”為題作國旗下的講話。
世人都知道一個道理:要學會成才就要先學會做人。我認為,要學會做人,就要首先做一個有道德、有知識、有紀律、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做一個有道德、有品行的人,就應該是一個尊敬師長、熱愛學校、熱愛同學的人,是一個溫文爾雅、有修養的社會公民,是一個忠於國家、熱愛人民、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中國人。
但是,我們的一些學生卻認為,來到學校隻是讀書的,這些學生的家長也就隻注重子女的讀書,不注意子女的做人,因而這些家長就有了隻關心其子女考了多少分數,排在了什麼位次上的片麵做法,甚至根本不關心其子女的道德品行怎麼樣,致使這樣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書是讀了幾本,但德行卻在滑坡。他們不懂得孝敬父母,不懂得關心他人,不懂得尊敬師長,不懂得關心同學,隻知道“人人為我,我也為我”,以自己為中心。加上社會上的假惡醜、黃賭毒正在侵蝕未成年人的心靈,由於人們道德滑坡造成的不寬鬆、不和諧的育人環境,影響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一些消極腐敗現象嚴重幹擾青少年學生良好品行的健康成長,我們的教育麵臨從來沒有過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的教育也應該力求化解幹擾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不利因素。
一是讓學生德行與知識一起成長重在行動。培養學生德行關鍵是在中學階段,這是一個人身心發展、良好德行形成的重要時期。隨著學生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逐漸成熟起來,他們不僅在長身體、長知識,而且這一階段也是他們德行和身體、知識一起成長的最有利時機。我們的教師就應該抓住這一時期,不僅能通過教學活動讓他們長知識,而且能通過教學活動讓他們長德行。
老師們,德行由一些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所構成,是在我們和學生們一起成長的過程中經過一次次必要的,甚至艱難的選擇而形成的。它賦予人一種內在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講,要學生學的,教職員要躬親共學,要學生做的,教職員要躬親共做,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要躬親共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應該是教師的基本行為準則。
二是讓學生德行與知識一起成長開始於愛父母、愛老師。我認為,良好的德行包含如正直、誠實、寬容、文雅、自信、大度等許多內容,但在中學階段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愛父母、愛老師,並把這種愛和愛學校融合在一起。天下最愛子女的莫過於父母,天下最愛學生的莫過於老師,而愛又是相互的。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一項德育活動是否成功取決於人的情感體驗,我們的教師要和學生在一起,把教育植根於學生的心中。教師要懂得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愛,更要懂得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家長又何嚐不該如此呢?隻要我們讓他們從心裏真正懂得了對父母的孝敬和對師長的真愛,我們對子女、對學生的愛才取得了成功。
三是讓學生德行與知識一起成長的最高體現是熱愛自己的國家。教育學生愛國是一種榮譽,一種責任,又是一種使命。愛國行為應體現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唱國歌、愛國旗、參加升旗儀式和國慶活動等都是愛國的具體表現。做有高尚德行的“四有”新人,時刻準備著,為中華的崛起而勤奮學習,更是一種愛國的寶貴行動和偉大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