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球上人口的爆滿,太空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生存空間,因此,人類決心征服宇宙,向太空移民。當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克萊門汀”號探測器發現月球上有水,而“月球勘探者”號探測器進一步證實月球上確實有水後,人類加快了開發宇宙的步伐。美、日等國家已計劃在月球上建立工廠、旅遊基地和月球城,甚至在適當的時候向月球移民。特別是當1997年7月4日美國“火星探路者”號探測器成功地在火星上登陸後,美國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測計劃;在21世紀初,派遣一批太空人,用將近1000天的時間遠征火星。
如此宏大的宇航事業,宇航員在太空飛行逗留的時間勢必大大延長,於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提出來了:這大批的宇航員長期離開地球後也需要夫妻生活和養兒育女呀。那麼,男女宇航員能否在太空組織家庭,甚至懷孕、分娩和養育下一代呢?
航天醫學家認為,男女宇航員在太空組織家庭並養兒育女,是空間生命科學的一大難題,長期以來就受到科學家們的重視。最早研究這個問題的是前蘇聯。早在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的生物衛星就曾送老鼠上天“結婚”,讓雌鼠在太空懷孕、分娩,試驗獲得了成功。但是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生育的幼鼠骨骼脆弱,容易折斷,肌肉也鬆弛無力。後來,前蘇聯科學們專門設計了“離心增重器”,用使鼠籠高速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來代替地心引力,並產生重力加速度,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太空失重不良影響。
美國也在加緊這方麵的試驗研究工作,他們先後將雌雄袋鼠送上太空試驗室,讓它們在那兒“成家立業”。這些雌雄袋鼠如科學家期望的那樣,能夠在太空安然無恙地生活、懷孕、分娩,孕育出新的生命。
袋鼠是比較接近人類的哺乳動物,袋鼠上天“成家立業”試驗成功地為人類在太空組織家庭探明了路子,但還不能說人類在太空組織家庭的一切問題都已妥善解決了,人類有自己的特殊情感和特殊需求。
例如,要讓男女宇航員在太空組織家庭,要考慮女性能否像男性一樣能適應長期的太空生活。實踐證明,女宇航員經得起太空特殊環境的考驗。1964年,前蘇聯的女宇航員捷列什尼科娃乘坐“東方-6號”宇宙飛船升空遨遊,是婦女第一次飛往太空。1983年6月,薩莉·賴德升空遨遊,成為美國第一位太空女宇航員。截止1997年,美國共有24名婦女在太空工作過,並有多人多次在太空執行任務。其中香農·露西德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創造了女性在太空軌道上停留187天的新紀錄。要特別提出的是,1992年,美國宇航員夫婦馬克·李和德維斯還一同雙雙升空,完成了家庭式的太空飛行。
21世紀將是宇航事業大有作為的時代,宇航員太空之行將是漫長、寂寞和艱辛的,又由於女性同男性一樣能勝任太空飛行的重任,美國和俄羅斯負責宇航事業的官員們宣稱目前他們都在考慮讓男女宇航員在太空談情說愛和組織太空家庭的問題,許多宇航員也躍躍欲試,願意率先上天組織太空家庭。美國宇航員福可爾已表示願意出征火星,進行長達1000天的太空飛行,並且要求同太太一塊去火星,譜寫人類宇宙航行的新篇章。
但是,從空間生命科學的角度看,航天醫學家認為:在太空中長期處於失重狀態、大量的宇宙射線、高能粒子輻射和高真空高潔淨環境的影響,不能排除對人體生育能力的影響。
話又說回來,男女宇航員在太空失重狀態下,究竟能否組織家庭和懷孕、分娩呢?俄羅斯生物學家謝羅娃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航天活動不影響生命的繁衍。美國科學家則持慎重態度,他們認為,人類生命科學的太空實驗是空間生命科學的一次重大實踐活動,不應倉促行事,要周密安排,何況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呢。但是,他們相信,在本世紀初,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和世界各國航天活動的聯合進行,定能加快人類空間生命科學事業的進展,當能保證宇航員在宇宙空間連續安全航行數年的長期生命保障係統研製成功之後,那時,男女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談情說愛和繁衍後代是完全可能的。人類在太空組織家庭不再是遙遠的夢!
“太空嬰兒”呱呱誕生的時日,離我們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