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來人類如何往來太空和地球之間(1 / 2)

據科學家的設想,當人類進入開發小行星的新時代之後,空間殖民化將可能出現兩種不同的發展趨勢一種是建立起超大型的太空城,另一種是發展自治的小型社會團體,或稱為自治的“宇宙新村”。

在未來空間殖民化的時代裏,主要是建立可居住1萬人的車輪型太空城。因為根據地球上的經驗,如果城市人口過多,例如超過10萬人,不僅難以管理,而且也容易出現盜竊、暗殺、搶劫等種種犯罪活動或其他不道德行為等社會問題。但在未來空間殖民化時代裏,為了建立完全獨立於地球的社會實體,也需要建立一些較大型的太空城。這種太空城不同於1975年夏季研究中設計的斯坦福輪狀太空城。這種超大型太空城是由兩個圓柱體組成的“姐妹城”。

每個圓柱體長34公裏,直徑6.7公裏。它們都以相反的方向和每隔兩分鍾就旋轉一周的速度繞軸自轉,以產生與地麵上類似的重力。兩個圓柱相隔90公裏,但可以互相往來。這兩個太空城雖然近在咫尺,然而寒暑各異,當一個太空城正處於炎夏季節時,另一個則恰好在寒冬臘月裏,好似地球的南半球和北半球一樣。

在“姐妹城”的外部有兩個帶有許多“花盆”狀的圓環結構,每個“花盆”都是一個獨立的農業區。那裏沒有旱澇災害,而是土壤肥沃,陽光充足,氣候溫和,濕度適宜,風調雨順,可以說是太空城上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的理想場所。在圓柱體的頂部設立了工廠、通信設施和碼頭。在圓柱體的兩端部署太陽能發電站,為太空城的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電力。

“姐妹城”的內部不僅有環城的河流,碧波蕩漾的湖泊,美麗的花園,而且還有3000英尺高和2英裏長的大氣層,形成一個帶有雲彩的藍天。這樣厚的大氣層和農業區的土壤是阻止宇宙射線侵入的天然“屏障”。因為整個圓筒體和外殼很厚,完全可以抵禦流星體的襲擊。對於這種超大型的太空城來說,萬一在某個地方被一顆小流星擊穿的話,需要300年才能把城內的空氣漏光。

在這種超大型太空城裏,如果它的人口密度象斯坦福輪狀太空城那樣的話,則可以居住2000萬人。但在實際上,並沒有必要居住那麼多人。因為當人類能夠建造這類超大型太空城之時,完全可以不用像初期設計太空城那樣注意講經濟原則了,而是應該把環境優美、居住寬敞舒適放在首位。到那時,可以把太空城設計成開式布局,其市區安排大致與現在美國馬裏蘭州的哥倫比亞市一樣。許多像別墅一樣的兩層樓獨家住宅,或傍山依河,或坐落在碧波蕩漾的湖畔,或掩沒在綠樹叢蔭之中,秀麗幽雅,猶如仙境一般。

在太空城內的各個居住區都設有醫院、郵局、飯館、商業中心和劇院,甚至還有美麗的公園。因為大型太空城是完全獨立於地球的,因此那裏既重視工農業生產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重視各種服務性行業的發展。在太空城的居民們可以完全根據他們自己的專長和愛好選擇職業。有的可能成為農業專家、工程師或管理人員,有的可能是藝術家或文學家,有的可能是從事研究某個科學領域的專家。

上麵所講的是空間殖民化向大型化發展的趨勢。但在空間殖民化時代裏,特別是在開發小行星的時代裏,可能出現的另一種發展趨勢,就是允許建立各種小型的自治式社會實體,或稱作“宇宙新村”。有些不願意在地球上生活的少數民族或有獨特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人們,可以自願結合在一起,到小行星帶之中建立起自治的社會實體。也許是因為,地球對於這些人來說,要建立一個他們所希望的國家或自治區,肯定會受到種種限製,或遇到不可想象的困難。例如,印第安人要求建立自治區,猶太人則試圖犧牲巴勒斯坦人以建立他們的以色列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