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間殖民化時代裏,這種棘手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不論是少數民族、宗教團體或任何其他人,都允許他們建造起自治的太空城。
對於希望建立“世外桃源”社會實體的人們來說,更可以到空間去建造他們的太空城,讓誌同道合的一群人居住在那裏,以驗證他們新思想或新主義是否具有生命力。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通過這類試驗,很可能為人類找到最為理想和更有發展前途的社會組織形式和文化形式,這也許是在空間殖民化過程中為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一種嶄新的社會組織。
如果有些人不喜歡在鬧市裏生活,也可以把全家搬遷到小行星上去安家落戶,或者幾個家庭自願組成的小集體,將來在太空城上建造一種小型的宇宙飛船,飛船設備齊全,即有供水、供電係統,也具有開發小行星資源,從事工農業生產所需要的設備。據估計,這樣的一套設備可能隻要5~10萬美元,大約相當於現在地球上許多地區買一座住宅所需的費用。在將來,凡是希望在太陽係內旅行和到小行星上安家落戶的人們,隻要購買這樣的一套設備,就可以長期定居在小行星上或在太陽係內旅行。宇航專家們認為,這樣的空間旅行比現在人們橫渡波濤洶湧的大西洋還容易。萬一遇到不測事件,隻要向行星際調查隊或附近的太空城發出呼救信號,不用多久援救飛船就會趕赴現場,幫助他們脫險。
天文學家還估計,在小行星帶之間直徑30米左右的小行星有數百萬顆之多,每顆這樣的小行星都可以居住一群人。對於地球上因為戰爭或政治原因而需要逃難的人們來說,這些小行星很可能是極為理想的“避難所”。當然,對於某些冒險家或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們來說,這些小行星更是他們暫時居住的理想地方。
上述設想,乍聽起來有點像科學幻想一樣離奇,但這不是科學幻想,而是完全可以達到的現實。在空間殖民化的進程中,隨著人類建造太空城的經驗不斷豐富,空間交通工具的不斷發展,在本世紀的某時候,人類將開始向小行星進軍,他們將首先開發與地球軌道相交的那些小行星的資源,並利用這些資源來建造許多款式各異、大小不同的太空城,然後以這些太空城為基地,不斷把人類的文明擴展到整個小行星之中。有人估計,在今後一百年內外,無數不同大小的太空城群或“宇宙新村”將像天女散花一樣布滿火星和木星之整個小行星帶之中。每座太空城都以小行星上的資源來發展它們的工農業生產,以繁榮和發展它們的經濟。雖然各個的太空城的經濟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它們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它們與地球之間的貿易聯係或友好往來就更重要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仍然是它們推銷產品的重要市場,如果在今後一百年內過半數或者至少三分之一的地球人都遷到宇宙空間定居的話,人類往返於天地之間的旅行將變得十分頻繁。據空間殖民化的最積極倡導者奧尼爾估計:“到2081年,每年將有2億人往返於地球與太空城之間。”並預言,到那時將出現每秒3萬公裏的高速太空飛船。雖然某些太空城與地球相隔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公裏之遙,但人類乘坐如此高速的太空飛船周遊空間中的各個太空城,比今天人們乘飛機周遊世界還要容易。這就是空間殖民化展現在人類麵前的一個美麗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