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做一個高心智的人(5)(2 / 3)

我的眼睛一直追逐著這個生靈,在快要望斷脖子的時候,才發現了牽引這隻風箏的主人。

這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他的褐色的頸項與手背已經布滿了細細的皺紋,勉強直起的脊背上斜挎著一個裝滿東西的布包,一隻手抓著線軲轆,一隻手輕輕地扯著風箏線。

我在離他不遠的地方站住,我看見早春的冷風吹起了老人的白發,而老人卻如同孩子一樣興致勃勃地欣賞著飄逸的風箏。

見我不走,老人偏過頭來,露出不太整齊的牙向我微笑,眼睛也同時笑著。我走上前,從他手裏接過線繩,一條纖細而富有彈性的尼龍繩在我的手指間緊繃著,我需要緊緊地抓住手中的線,風箏才不會飛走。看著天空中,風箏在自由地飛翔,我的心也快活地飛了起來。

老人嗬嗬地笑出聲來,我把線軲轆還給老人,老人複又夾在左麵的胳膊裏,在他用右手抓住線繩時,我忽然看到他左麵的袖筒有一半是空的。這是一個失去了一隻手的老人,我不忍再目睹老人孩子般的笑顏,匆匆離去。

我想不出老人為什麼會在這樣一個冰冷的日子有放風箏的興趣,然而,這隻美麗的風箏確實成了這寂寥的城市唯一新鮮的東西。至少在這位老人衰弱的世界裏,仍然有著一道生命的亮色。

路上的人在繼續奔波,出租車司機在殷勤地招攬生意。那些或生動或沒有表情的臉上,都一一抒寫著人生的故事。

有沒有陽光,這與人的幸福有什麼關係呢?有了健康、自由、年輕的生命,你還指望什麼呢?當你找到正確的感覺,振奮精神,心境開闊時,心中的快樂會油然而生,這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欣賞萬物,生活也會呈現出芬芳的韻味。

享受生活每一天

在一個美麗的海灘上,有一位七旬老翁,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塊礁石上垂釣。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他都會來這裏。也不管運氣怎麼樣,釣多釣少,兩小時的時間一到,便收起釣具,揚長而去。

老人的古怪行為引起了一個年輕人的好奇。終於有一天,年輕人忍不住走到老人身邊,問道:“當你運氣好的時候,為什麼不一鼓作氣釣上一天?這樣一來,就可以滿載而歸了!”

老者平淡地反問道:“釣更多魚用來幹什麼?”“可以賣錢呀!”年輕人覺得老者傻得可愛。“得了錢用來幹什麼?”老者仍平淡地問。“你可以買一張網,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年輕人迫不及待地說。“賣更多的錢來幹什麼?”老者還是那副無所謂的神態。

“買一條漁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魚,再賺更多的錢。”年輕人認為有必要給老者訂一個規劃。“賺了錢再幹什麼?”老者仍顯出那副無所謂的樣子。

“組織一支船隊,賺更多的錢。”年輕人心裏直笑老者的愚鈍不化。

“賺了更多的錢再幹什麼?”老者已準備收竿了。“開一家遠洋公司,不光捕魚,而且運貨,浩浩蕩蕩地出入世界各大港口,賺更多更多的錢。”年輕人眉飛色舞地描述道。

“賺了更多更多的錢還幹什麼?”老者的口吻已經明顯地帶著嘲弄的意味。年輕人被這位老者激怒了,沒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問者。“當然是為了享受生活!”

老人笑了:“我每天釣上兩小時的魚,其餘的時間嘛,可以看看朝霞,欣賞落日,種種花草蔬菜,會會親戚朋友,優哉遊哉,我已經在享受生活了。”說話間,已打點行裝走了。

忍住一份甜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曾經在一群幼兒身上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每個孩子發一塊軟糖,然後告訴他們說他有事要離開一會兒。他希望孩子們都不要吃掉那塊軟糖,他允諾說:“假如你們能將這塊軟糖留到我辦完事情回來,我會獎勵你們兩塊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們守著那誘人的軟糖等啊等。終於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塊軟糖。接著,又有人做同樣的事……20分鍾後,米歇爾回來了。實驗遠遠沒有結束。心理學家繼續跟蹤研究那一群接受實驗的孩子。多年以後,他發現,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無成,而日後創出了一番輝煌業績的全都是當年願意等待的孩子。

吞下一份苦,需要的是勇敢與堅強;忍住一份甜,需要的是信念和毅力。但是,真的不是所有可以舍生的人都可以“舍甜”。甜在生活中幻化成種種美麗的影像來撩撥我們。一道秋波,一句蜜語,一席佳肴,一樽醇醪……我們在“甜”的允諾中有一點兒恍惚。在娛身的“痛快”與娛心的“愉快”麵前,我們常常做出錯誤的抉擇。甜是那麼黏,一旦粘在我們凡輩的身體就不肯脫離,並且甜知道人又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弱點,那就是容易對幸福上癮。甜深諳這一點,所以它永遠不愁找不到愛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