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勇敢者的遊戲(2 / 3)

考恩斯被打得有點懵,他還想防鮑勃-李良的投籃呢,結果來了個一條龍?

有了豐富的進攻手段,以及出眾的防守技巧,勇敢者在第一節越打越好。

李良在籃下打得是得心應手,考恩斯雖然名氣很大,實力很強,但論進攻技術不算很細膩。

他打球靠的是激情,拚勁,那股勇往直前,永動機一般的活力。

一般的球員,和他糾纏個半場估計就要死掉了。

李良不同,他是久經考驗的係統戰士,想靠“纏”這一招對付他,是不夠的。

李良在體重、肌肉強度上比麥卡杜更優秀,凱爾特人明顯感覺到,之前很容易殺入的籃下,不是那麼好打了。

尤其是哈弗裏切克這個點,在第三戰中,鐵王30中18,百分之60的命中率砍下43分,完全是因為勇敢者籃下不設防。

拉姆齊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隊中沒有護筐高手,隻能用進攻來彌補。

等他到了開拓者,有了比爾-沃頓,局麵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李良在上半場多次換防到哈弗裏切克,這在70年代的比賽中是很少見的。

那個時候防守更多還是依靠一對一,靠態度,個人能力,還有包夾。

像這種針對性的大防小,讓哈弗裏切克和凱爾特人很不適應。

李良在籃下的護筐其實也就這樣,蓋帽能力一般,問題是這貨賊啊。

進攻犯規造的飛起,沒事就往地上一倒裝死、碰瓷。

雖說70年代裁判的哨子比較鬆,但籃球畢竟不是橄欖球,不能隨便撞人的。

一開始裁判也不怎麼管,後來李良總是倒,想想還是應該給個麵子,吹凱爾特人犯規。

這連著來了幾次,花園球館的球迷是一片噓聲,李良的憤怒值又是蹭蹭的往上漲。

從這點來說,花園球館也算是福地。

中場休息,勇敢者55:47,領先了凱爾特人8分!

曆史上這場比賽,麥卡杜的發揮很不好,投籃命中率不行,真正依靠的是蘭迪-史密斯。

李良這一場如果發揮的好,勇敢者拿下比賽問題不大。

但凱爾特人之所以是冠軍,不是你換個球員就能輕易擊敗的。

到了第三節,改變了策略的凱爾特人展開了反撲。

考恩斯繼續著他永動機一般的高對抗防守,他幾乎要和李良纏鬥起來。

在波士頓花園沒有空調、悶熱的四月夜晚,比賽開始越發的艱難起來。

在哈弗裏切克受挫的情況下,唐-尼爾森戰了出來,在第三節連續命中投籃。

凱爾特人迫近比分,他們繼續保持著強硬的防守,並在進攻端不停衝擊內線。

李良終究不是拉塞爾,全場比賽都要他提供高質量的內線防守是不可能的。

而且考恩斯的糾纏讓他的外線投籃有些失準,沒有道具的幫助,李良變得有些畏首畏尾,不敢隨便投了。

如果有三分線,李良還能試試離了三分線兩三步投一個,雖然有風險,可投進了收益也高。

可這裏是沒有三分線的,這條生命線沒有了。

雙方開始進入了泥潭般的纏鬥中。

比賽節奏被拖慢,這是凱爾特人喜歡的比賽模式。

凱爾特人能打球的人很多,除了首發五人,場下還坐著唐-錢尼,保羅-韋斯特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