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眼中,成功永遠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字眼,然而卻鮮有人去細細地深思成功到底是靠什麼來取得的。有人說,成功是憑借好的運氣而獲得的;有人說,成功是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而換回的;還有人說,成功是憑借不斷的累積和堅持而獲得的……一時間,成功的來由眾說紛紜。其實,種種對成功的定義,我們都不可否認和拒絕,但值得肯定的一點卻是好運氣可以鑄就成功,但成功並非一定全靠好的運氣而獲得。胡雪岩在一生的經商生涯中,雖然擁有好的運氣可以結識更多的達官貴族,然而,這些運氣又何嚐不是憑借他的努力和準備而獲得的呢?
成功青睞於有準備的人
眾多生活中的奇遇和成功裏的偶然,不由得人們不相信運氣的存在,好的運氣足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好的運氣也足以為一個失敗的人大刀闊斧地逆轉時機。於是,便有了運氣造就成功論的學說。可是,從絕大多數的成功者中,我們便足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成功往往會更加青睞於頭腦有準備的人。
晚清胡雪岩可謂是眾人讚歎和敬仰的大商人。然而,他的成功並非是靠一時的僥幸與偶然,更並非靠短暫的好運氣,而是靠長期的頭腦準備和勤奮努力而取得的。
倘若沒有前期對官場的鋪設,就不會有日後胡雪岩在官場上的遊刃有餘;倘若沒有日後對顧客和同行的寬容和信任,就不會有胡雪岩在生意場上的得心應手。這就告訴我們,成功青睞於有準備的人,隻有時刻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在更多機遇中把握成功、把握未來。
在胡雪岩創立了胡慶餘堂,與杭州城內的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藥號明爭暗鬥。這兩家藥店自恃曆史悠久、實力雄厚,便下定決心要與胡慶餘堂打一場價格戰,希望以降價銷售的方式將胡慶餘堂擠垮。
胡慶餘堂出售的高麗參每兩二錢銀子,他們便賣一錢七;胡慶餘堂的準山藥每兩五厘紋銀,他們隻賣四厘,如此在一段時間內又確實為他們拉回去了大批的顧客。
依照一般的做法,胡雪岩便應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與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藥店大打一場價格戰,而此時的胡雪岩也絕對有實力跟他們拚價格。因為胡雪岩的“胡慶餘堂”有錢莊、典當的雄厚資產做後盾,但是胡雪岩並未如此去做,反而反其道而行之,掛出了一個“真不二價”的燙金牌匾。
這顯然是胡雪岩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的決策,在做最後決策之前,他做出了兩方麵的考慮:一方麵是對許、葉兩家降價舉措的考慮,因為這種做法的後果隻能虧本經營,不用等到擠垮別人,自己可能就已經先垮掉了;另一方麵是選擇低價賣劣等貨,以劣充好,此法的直接後果必然導致賣出來的藥品質量同步下降。
“顧客心裏一杆秤”,這樣做下去,最終隻會砸了自己的招牌,毀掉自己的名聲。另一方麵,胡雪岩亦基於胡慶餘堂自身經營的考慮,他對自己藥店的藥品質量相當有信心,同時也讓他們最終贏回了市場。
成功青睞於有準備的人,雖然有時候,擁有好的運氣,也可以在瞬間改變不好的境遇,但這樣的成功機遇畢竟是有限的。與此同時,如果隻具有好的運氣,而沒有真才實學,也不可能順利走向成功的。試想,如果胡雪岩隻是一味地看到眼前的利益,短視之極,那麼他必然會在商戰之初便成為他人的手下敗將,建立商業帝國之事便無從談起了。
如果當初胡雪岩在資助過王有齡後,便隻是一味地享受王有齡帶來的好處,而終日碌碌無為,那麼,這份厚遇也隻不過如同曇花一現,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更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成功隻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味地靠運氣是無濟於事的。不可否認,胡雪岩在其一生的經商生涯中擁有好的運氣,但這隻不過是引導其成功的各種因素中極其渺小的一部分而已,更重要的還在於胡雪岩敢於憑借自己的努力和真本事,敢於抓住更多的機會,敢於創造更多的機遇,這就使得他能在短短10年間登上紅頂商人的寶座、登上事業的巔峰、登上人生的成功成為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