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商人重利。作為商人的胡雪岩也把利看得很重,但他取財有道,他的經商訣竅就是以君子之道賺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還教育下屬“要從正道取財,不要有發橫財的心思。從正路上去走,不做名利兩失的傻事”。而且,胡雪岩經商數十年始終遵循5條原則:
第一,賺錢時可以借助自己的人脈、別人的勢力,但絕不能為了錢而做對不起別人的事;
第二,做生意要尋找機會、掌握技巧,但不能投機取巧、背信棄義,用不正當的手段掙黑心錢;
第三,經商賺錢的同時,還要施財行善,救濟貧困百姓;
第四,可以愛財,為財去冒險,但絕不能賺違背朝廷律令法規的錢;
第五,撿便宜可以,但不能為了貪圖便宜而損害別人的利益。
胡雪岩經商雖以賺錢為目的,但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不發不義之財,不賺燙手的錢,“達則兼濟天下”。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浙江杭州一家錢莊的大老板,抱著“濟世於民”的心態,耗30萬兩白銀,聘請各地能工巧匠在杭州吳山腳下創建了仿江南庭院風格的大型中藥店——胡慶餘堂。這位老板就是胡雪岩。
藥店剛建成,胡雪岩就在大廳的門楣上鐫刻上了“是乃仁術”4個大字,以表示他普濟眾生的開店宗旨。“是乃仁術”4個字本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醫者,是乃仁術也”,用在這裏更體現出了胡雪岩廣濟於人、治病救人的仁義心腸。
胡雪岩為救世濟人而開藥店,他也確實做到了,他經營藥店的原則就是戒欺。為了警告下屬,胡雪岩在一塊巨大的匾額上親筆撰寫了“戒欺”2個遒勁的大字懸掛在大廳裏,他還在這2字下麵寫了一段題跋:“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願諸君心餘之心,采辦務真,修製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以加深員工的理解。
胡雪岩的戒欺理念反映在經營上,首推的就是“真不二價”,即做生意要講誠信,誠信做事,誠信待人,童叟無欺,貧富無別,貨真價實,不能有絲毫摻假。為了采購到正宗的原材料,胡雪岩舍近求遠,去川貴采購當歸、黨參;到淮河流域采購山藥、生地、金銀花;甚至會跑到關外去采購名貴的人參、鹿茸。為了保證藥的質量,他寧願多花費些金錢、時間。如在製作鎮靜通竅的急救藥“局方紫雪丹”時,藥工發現按古方製作要求,它的最後一道工序宜用銀鍋熬製,可這樣一來就會大大增加成本。他的手下勸他以常用的銅鐵鍋代替,但胡雪岩毅然選擇了花費巨資鑄造一套金鏟銀鍋,來專門熬製此藥;“胡氏辟瘟丹”的製作中需添加一種叫四腳蛇的爬蟲,在野外有很多這樣的爬蟲,但適合入藥的上品四腳蛇卻是出沒在杭州靈隱、天竺、韜光一帶的金背白肚四腳蛇。因而,他每年都會組織藥工爬到山上去捕捉這種特殊的四腳蛇。
胡雪岩正是這樣把“戒欺”的理念融入經營的方方麵麵,不坑不騙、注重藥物質量、誠實經營。他的藥店在開業不久就贏得了人們的好評,後來逐漸成為人們心中救苦救難的象征。
獲利是商人經商的目的,作為一個商人在金錢麵前能做到不賺燙手錢、黑心錢確實不易。但是,隻有具備了高尚的商業道德,以誠為本、遵紀守法、規範經營、服務大眾,才能使經營長久穩定,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不要為金錢而折腰
著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在他的《雅典的泰門》中說:“金子,隻要一點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雖然,他的話語有諷刺的意義,但他說的是事實,從他的話語中可以看出金錢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大影響。
在當今社會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把金錢看得至關重要,為了錢不惜一切代價。雖然,人們適當地追求金錢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金錢是生存的根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誰也不能否認金錢的重要性。但是,金錢不是萬能的,更不應該成為人們的最高追求。“條條大路通羅馬”,獲得金錢的渠道也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在追求金錢時要有所選擇,不要為金錢折腰。
劉陽是一家旅行社的導遊,導遊這份工作看似輕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用兩個詞來形容最恰當:辛苦、操心。遊客從旅行社出發到旅遊歸來,這一路上的吃、喝、玩、住,劉陽都得照顧到,既要讓遊客玩得開心又得保證他們的安全。但劉陽的工資卻不高,她是專職導遊,每個月的底薪很低,主要靠其他收入賺錢,如購物回扣、就餐回扣等。
一次,劉陽又接了一個30多人的團,據說這些遊客中有不少人都是公司老總或者公司領導級的人物,很是有錢。但劉陽並不在意這些,當導遊多年了,不論遊客是否富有,她都會一樣對待。可景區就不一樣了。劉陽剛一接手這個旅遊團,景區那邊就有幾家賓館給她打電話了,其中一家賓館的外聯人員跟她談了很久,這家賓館的負責人自稱王剛,他告訴劉陽隻要能把遊客帶到他們的賓館住宿,就會按每人50%給她回扣。按50%提回扣是一個很大的誘惑,一個團隊的回扣就是她每月底薪的好幾倍了。可是要不要答應王剛的要求呢?劉陽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