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當斷則斷,優柔則亂。”所謂“斷”,即為下決心、做決定,也就是常說的拍板決策。板子拍得高與低、準確與否,這不僅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威信,更能夠體現出自身的能力與其決策才能。另外,善於拍板、敢於決策,也是成功人士所必備的一項素質。所以,加強決策的鍛煉和涵養,不斷追求和提高拍板藝術,做到審時度勢、多謀善斷,才能走向成功,獲取成就。
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兒。一天,正在外麵玩耍的他意外地發現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落了下來,裏麵還滾出來一個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兒很喜歡它,於是,便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便連帶鳥巢也一起帶回了家。
在小男孩兒帶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突然想起媽媽不允許在家裏養小動物。所以,小男孩兒左思右想,便先把小麻雀輕輕地放到門口,然後匆匆走進屋去請求媽媽的允許。終於,在小男孩兒的苦苦哀求下,媽媽破例應允了小男孩兒的請求。在小男孩兒興奮地跑到門口的時候,小麻雀卻不見了,隻見一隻黑貓正在那裏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為此,小男孩兒傷心了好久。
這件事情給了小男孩兒一個終身受益的教訓: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絕對不可以優柔寡斷,一定要馬上付諸行動。這個小男孩兒在長大之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他就是華裔計算機名人——王安博士。
是啊,不能做決定的人固然不會有做錯事的機會,但同時,他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小男孩兒小時候的優柔寡斷,斷送了小麻雀脆弱的生命,也正是因為兒時的這個教訓,王安博士才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體會到果敢決斷的重要性,並實現了自己的卓越成就。
要做到“當斷則斷”也是有一定的條件的,首先,功夫一定要下在“斷”之前。毛澤東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正確的“斷”是建立在對客觀情況的準確把握與科學的分析判斷之上的。其次,綜合論證之後再決斷。列寧曾說:“每個想認真思考和獨立領會這個問題的人,都必須再三研究,反複探索,從各方麵思考。”任何聰明的決斷者,都善於辯證思考、綜合論證,在權衡利弊之後才會做出決斷。再次,果斷決策勇於“斷”。古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曾因“鴻門宴”猶豫不決而敗給了劉邦,最終自刎烏江。所以,不僅要善斷,還要果斷,絕不可錯失良機。最後,善斷也要講究多謀。謀和斷是密不可分的,隻有“謀”得充分、巧妙,“斷”才能夠準確且成功,所以,善斷必須要多謀。
世界上總是有很多光說不做、總在猶豫的人;也有不少隻做不說、一味耕耘的人。可是,成功與收獲總是光顧那些既有成功之法又能將之付諸行動的人。有很多時候,過分謹慎和粗心大意一樣糟糕,這樣的人總不敢嚐試新的事物,從而就不會有大的突破而獲取大成就。隻有“當斷則斷”才會大有所成、收獲未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任何不能夠當機立斷的人都會為自己的優柔寡斷而付出代價,遺憾與失敗將會在他們的人生中接踵而至。所以,想要善始善終,就必須要有果敢與冒險精神,隻有這樣,成功才會如約而至。
胡雪岩正是有超出常人的思維方式,才敢於冒他人不敢冒之險,果斷地做出適合時勢的正確決策,從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偉業。而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就更需要有這種精神,而後才能夠將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將其做好、做精、做大。
成功從不會屬於那些猶豫不決的人,相反,隻要你敢於冒險,勇敢地做出決斷,才能夠永遠地立於不敗之地。
3.謹小慎微防人妒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也許小人就在你的身邊而你卻不自知,所以,持有謹小慎微的態度是必要的。“嫉妒生於利欲,而不生於賢美”,商場也是名利場,站在財富與權力的上層,便很容易會引得小人嫉妒,招致災禍。胡雪岩對此感觸極深,他深知,唯有謹小慎微才能使嫉妒之火遠離自己。
斂鋒避芒,防人妒
“同行相妒”的真理傳了幾千年,行走商場上的人是最忌非議、最怕樹敵的,所以,時刻保有謹小慎微的態度才是最可靠的。胡雪岩對此也深有同感,他曾經說:“不招人妒是庸才,可以不招妒而自己做得招妒,那就太傻了。”無論是胡雪岩的中興盛期,還是其末路時期,他都非常注意自身的言行,盡量避免因鋒芒太露,遭到他人的嫉妒而四麵受敵。
胡雪岩的不自招妒忌,是為了不使自己在同行中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這是一種深奧、長遠的眼光。無論是在創業之初還是在麵臨商場逆境的時候,胡雪岩都十分注重斂鋒避芒,以免招致他人的妒忌。
王有齡由於在籌解漕米一事上功不可沒,很快便由海運局坐辦改升為署理湖州府。王有齡改升為署理湖州府的時間是四月末,過不了幾天便是端午節了。當時,官場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即一方官員與地方士紳逢年過節的時候都必須要給主官借送“節敬”。因此王有齡如果能趕在端午節之前上任的話,必會有一筆數目不菲的“節敬”可以拿。反正是定例,他拿這筆“節敬”也合情合理,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