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明白,但是想要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處於愉快的合作中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情感反應。我們會對公平或者不公平、正確或者錯誤的事情做出具體的判斷,但是作為團隊中的一員,我們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這樣的一點:團隊是個人更好生存的基礎,我們與他人是一個團隊、一個整體,隻有團隊向前發展,個人的才能才有更好的施展之處。因此,麵對團隊間的矛盾與不滿,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態度進行思考、權衡,通過相互的溝通來建立友好的橋梁,從而使團隊的凝聚力更強。
個人的利益是與自己所在的團隊息息相關的。隻有整個團隊獲得了更多的利益,個人才有希望獲得更多的利益。每個員工都應該具備團隊精神,讓自己融入團隊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換回“人和”的狀態,從而讓自己在這種氛圍中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
如果將企業比喻成一輛公共汽車的話,那麼企業主的定位便是這輛車的司機,車的核心目的是將乘客運送到他們想去的地方,隻有當乘客都安全地抵達了目的地時,司機才有資格去收取車費。如果司機誤將自己當成中心,而將乘客當成陪襯的話,那麼整個角色定位便發生了根本性的錯誤。所以,“金本位”無法成就企業家,“權本位”也無法成就企業家,隻有“人本位”才有可能成就企業家。一個不關心他人的企業家,無法要求他人將命運與自己捆綁在一起,即使是勉強捆綁在了一起,也是悲劇多於喜劇。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便要像胡雪岩那般凝聚人心,將原本的“異心圓”變為“同心圓”,如此之下,企業才可眾誌成城,群策群力,鑄就一個又一個輝煌。
5.前半夜想自己,後半夜想別人
胡雪岩曾說:要想生意好,前半夜想自己,後半夜想別人。其意再清楚不過:自私是人性中無法逃避的劣根性,前半夜多想自己是不錯,但是你在後半夜的時候便要多想一下他人的死活,否則生意便做不大,甚至是做不成。
賺錢的同時不忘做善事
“前半夜為自己,後半夜為旁人”,是說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不僅僅要想到自己的事情是否能夠圓滿完成,同時更要為他人考慮,去體諒一下他人的難處,學會為他人分擔憂愁。做一個成功的商人,自然經常體現於目前能賺錢、賺大錢為自己所帶來的快樂上,但是從更深層麵來看,可以令一個成功商人體驗到深刻而持久的人生樂趣的,完全是憑借著自身卓越的眼光與見識,取財於正道,由能賺錢、賺大錢獲得對於自身能力、素質、智慧、才幹的確證,用憑借著自身的才能智慧所賺取的錢,去幫助他人,成就好事,並從中享受這種獨特的快樂。
在事業成功、富甲一方後,胡雪岩便做起了捐賑施舍的善事。時逢亂世,連年的征戰使原本富饒的浙江變得滿目瘡痍。為了收拾殘局,左宗棠在入駐杭州之後,便進行了員紳的選派,令他們“設立賑撫局,收養難民,掩埋屍骸,並招商開市”。在這一過程中,胡雪岩是左宗棠處理善後時最為倚重的人物。他經理賑撫局務,並設立粥廠、難民局、善堂、義塾、醫局、錢江義渡,修複名勝寺院,整治崎嶇不平的道路,立掩埋局。
1871年,直隸遭遇百年不遇大水災,胡雪岩立即派人捐製棉衣1.5萬件,並捐牛具、籽種、銀兩1萬兩。由於天津一帶積水早已成澇,籽種不全,胡雪岩又續捐足製錢1萬串,以滿足泄水、籽種之需。
1877年,陝西遭遇大旱,饑民無數,滿地餓殍,急需糧食之時,胡雪岩初擬捐銀2萬兩、白米1.5萬石裝運到漢口再轉運入陝,左宗棠卻認為路途過於遙遠,實物轉運過於艱難,要他改捐物為捐銀3萬兩。結果,胡雪岩拿出了5萬兩實銀解陝備賑。
此外,胡雪岩還曾捐江蘇沭陽縣賑務製錢3萬串;捐山東賑銀2萬兩、白米5000石、製錢3100串,勸捐棉衣3萬件;捐山西、河南賑銀各1.5萬兩。
捐賑是胡雪岩商業成績之外有關道德的一大功績,成為後來左宗棠為他爭取黃馬褂的一個重重的砝碼。在用財富贏得美名的同時,胡雪岩也以善名為自己獲得了更多的財富,而這一名與財之間的轉換足以令人敬佩感慨。由此可見,錢財的價值並不在於錢財本身,而是在於使用的過程中所帶來的滿足感。胡雪岩一生富而有德、樂善好施,時時想著為民造福,他所追求的正是這種滿足感。
我們總是認為,無商不奸,在普通人看來,唯利是圖乃是商人的天性所在。多數的商人自己也認為,追求利潤最大化乃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事情,一些人甚至為了牟取利益不惜使用違法的手段,鋌而走險。這便使人們產生了這樣一種疑問:勤勞仁厚、真誠正直的商道精神與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經商理念相比,究竟哪個才是長久的王道?
其實,商道的內核部分還是以人為道,隻有將人道參悟透,才可以行商之正道。從根本上來說,經商與做人、處世一般無二,隻有學會利他,才可以長久自利。為了自利,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無異於涸澤而漁,得到的利益隻能是暫時而少數的,而失去的卻是永久性而多數的。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今日你暗箭傷人,他日人必以牙還牙,結果便是你不但要將當日的不義之財如數歸還,恐怕更多無法料到的損失也在所難免。今日你瞞天過海,欺騙他人,他日人必有所察覺,那時等待你的很有可能會是牢獄之災。所以,不管是經商還是為人處世,不擇手段的唯利是圖永遠是短視,學會在取得利益的同時看到他人的難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問題,賺自己應該賺的錢,同時不忘做善事,這才是經商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