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這次的運糧事件來說吧,胡雪岩明知毀約可以換回更多的利益,明知毀約可以大賺一筆,但他還是時刻秉持“誠信為本”的作風。在“利益”與“信義”之間,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當然,他的“說一句算一句”、“答應了的事,不能反悔”的態度,也為他贏得了一個生意場上的好朋友,好夥伴。據知,後來尤五對胡雪岩的生意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胡雪岩的絲業、糧食運輸、軍火販賣等無一不是在尤五的優先運輸下才做得如此順利。更何況尤五又是漕幫的老大,他還經常利用江湖上的朋友為胡雪岩不斷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的商業信息,這對胡雪岩的生意紅火和事業騰飛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重承諾、重信義才能為自己在社會交往中樹立威信。試想,如果當時胡雪岩不顧達成的條約,而按照王有齡的主意去做,又豈會得到尤五的大力相助?又豈會得到江湖朋友的信任?又豈會得到張胖子及其下屬人員的尊敬?
信義做人,誠信做人,胡雪岩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從不反悔,他深知,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是永遠收不回的。如果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反悔或毀約,雖然在一時之間可以獲得令人羨慕的利潤,但這並非是長久之計。當然,這種見利忘義的行為也遲早會將自己推入不誠信、遭人唾棄的萬丈深淵的。憑著這股講信用的作風,胡雪岩建立了龐大的關係網,這為他生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見利思義,人所不齒
《論語》中有載:孔子曰:“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利乃是人之所欲,這是人性中貪婪的部分所決定的。人想要生存,想要解決衣食住行,就不能沒有對利的追求;人還要求不斷地改善生存條件,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反對言利,消滅人們對利欲的追求,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能達到的境界。但是對於利的追求卻應該受到一定的製約,有所節製。因為人生活於社會中,個人對於利益的追求不能不受到社會與群體的製約。
如果自身毫無約束、任由個人去追求個人利益的話,社會與群體的秩序便無法維持,社會生活便會發生混亂。所以,社會與群體便製定出了一些反映社會、群體整體利益需要的規則,個人在追求欲與利的時候,更應該遵循這些規則。這些規則中包括了道德與政治方麵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便被解釋為“道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見利思義,說的就是這一意思。
但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市場的開放與拜金主義的流行,一些見利忘義的行為卻總是層出不窮,商品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事件時有發生。市場上用樹葉冒充名茶,假造名牌衣服、名牌鞋子等事更是屢見不鮮。更有甚者賣假藥、賣假酒、施工偷工減料而導致人員傷亡的事件也會常有發生。一些不法商家已完全將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的利益或生命之上,然而,對於這種人我們不能隻以“不講信譽”唾之,而應以法律懲之,這樣才不會給他們機會,才不至於讓更多的傷害威脅到更多人的利益。
2009年初,奶製品產業巨頭“三鹿”集團宣告破產一案可謂深深震驚了中華兒女,當然它的破產也是社會的必然。一包包載負著“祖國未來”的奶粉,卻摻進了危害身體的化學物質。看著活潑可愛的寶寶因奶粉的副作用而變得疾病百出,相信很多人都會氣憤不已。然而,唯有這幫製售有害奶粉的不法分子卻依然為眼前利益而“忙碌”。他們置人民的生命安全於不顧,置自己的名譽而不管,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也為了贏取不義之財,他們失去了理智,失去了道義,更失去了誠信。最終,種種失去也讓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條件下,在法律的規範之下守信經營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所在,隻有秉持誠信經營、信義為本,才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和好評。但“三鹿”卻忽視了這一點,而是喪心病狂地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別人的生死於不顧,這種極端見利忘義的企業是不可能在社會中立足的。
一個人隻有時時牢記“見利思義”,才能在社會中穩穩立足;一個企業隻有把信義牢牢把握,才能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而見利忘義則是中華民族的唾棄之物,是做人的禁忌。見利忘義,害人害己,為社會和他人所不齒。也許你會在一時嚐到了“忘義”所帶來的甜頭,但長遠的“苦頭”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為了長遠的“甜頭”我們不妨把更多的信義恪守,不妨把更多的“見利忘義”舍棄,去多反思一下如何去“見利思義”吧!
見利忘義的行為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度都是極為受人鄙夷的行為,隻有見利思義、守信經營才是與人交往、建立龐大人際關係網的正道所在。胡雪岩由一個一無所有的放牛娃,變身成為一個富可敵國的大商人,便是秉承了見利思義的經營方式。信義的力量是偉大的,隻有學會了見利思義的經營方式與交往技能,我們才能在社會中站穩腳跟,才能獲得個人更為寬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