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做好門麵,名揚利萬(4)(1 / 3)

馳騁商場,樹立名氣才是第一,才能贏取更多的利益。一個企業也隻有具有名氣,顧客才會不遠千裏,慕名而來。因此,若想馳騁商場,不妨先從企業的知名度做起。隻要有了一定的名氣,才可以真正樹立起了企業的形象和信譽,才可以真正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強更大。

品牌知名度是企業做強的標誌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這句話在過去的年代或許是比較適用的,但在當今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顯然,它已經失去了價值。因為沒有名氣就注定要受人冷落,沒有名氣就注定沒有一個好的發展。尤其是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品牌知名度是做大做強的標誌,一旦沒有一定的知名度作為支撐,便很難立足市場、立足社會。

縱觀古今中外,眾多強大的企業都是通過提升其知名度做起來的。他們知道,隻有不斷地增強企業的名氣,消費者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產品有個大致的了解,才能被讚同和認可,否則,將永遠無法進入消費者的視線,無法打開市場的大門。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名氣可以成就永恒的利潤,可以使企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國際知名企業可口可樂公司的總裁道格拉斯·達夫特曾經說過:“如果可口可樂在世界各地的廠房被一把大火燒光,但隻要可口可樂的品牌還在,一夜之間它會讓所有的廠房在廢墟上拔地而起。”可見,可口可樂的無窮魅力完全在它的品牌效應上。那麼,這個飲料公司,又是如何登上國際知名企業的榜單,又是如何打開中國市場的呢?

眾所不知,當初美國可口可樂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可謂是曆盡千辛萬苦、一波三折,但為了提升企業的知名度他們還是勇敢地走了進來。

剛開始進入中國是在1976年,當時可口可樂的總裁馬丁來華盛頓找到聯絡處商務秘書佟誌廣,向他表達了一個願望——向中國出口可口可樂,並且是免費贈送。不過,對於可口可樂這個代表西方生活方式的產品,當時人們並不是很接受。於是,憑借“免費”打開中國市場的計劃破滅了。

但可口可樂公司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們認為,中國這樣一個偌大的市場,如果不能順利打開它,就不可能走進國際知名企業行列,更不可能做到讓品牌家喻戶曉。於是,總裁來到中國,希望產品可以再次打入市場。

畢竟中美兩國的生活方式很是不同,馬丁非常清楚,為了能讓中國人接受,他們想到了運用適合中國口味的原料做配料,在可口可樂配方中添加了中國的桂油、甘草、桂皮等很多中藥成分。這一聰明的舉措也讓它順利打開中國市場有了一線生機和希望。不過,因為生產成本較高,在市場上高昂的售價也令眾多消費者可望而不可即。就這樣,它又退出了中國人的消費市場。

然而,這次的失敗讓可口可樂公司得到更多的教訓,在1986年,英國女王首次訪華,出於尊重,中央電視台要買英國廣播公司BBC為此拍的一部紀錄片,於是就找到了可口可樂公司,希望他們可以讚助20萬美元,當然,條件是可以在片子播放前後播放可口可樂廣告。這對於可口可樂公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如果錯過了,也就意味著真正從中國市場退出了,麵對20萬美元的天價,他們還是很清楚地做了讚助的決定,因為,一旦可口可樂的廣告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也就昭示著可口可樂公司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中國做生意,可以贏得更多人的關注和了解了。

經過一次又一次地艱辛努力,可口可樂公司終於逐漸融入中國市場,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進入了國際知名企業的行列。

能夠成功地打開一個市場,成功地進入千家萬戶的生活,無疑是對企業品牌知名度的有力提升和增強。正如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一樣,如果不是堅持在中國市場上創出一番業績,不是堅持讓企業品牌進入更多人的眼球,又豈會做到國際知名企業的地位,又豈會讓一個品牌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名氣是一個企業馳騁市場最重要的武器。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一件產品被冠以著名公司的商標,那麼,它立即會身價百倍,供不應求。相反,如果隻是來自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銷路往往就會大大不暢。這或許就是名氣的神奇威力之所在吧!

無論何時,品牌知名度都將會是一個企業最能保值和增值的永恒資產。因為企業的廠房、設備隻能通過折舊才能實現其價值,而人員也必定躲不過生老病死的新陳代謝規律,兩者都必然要經曆一個由新而舊、由盛而衰的過程。不過,對於品牌的知名度就不一樣了,經過代代的培植、創新,它不僅不會衰落、貶值,反而還會更加興旺並且得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