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對銀行總裁說:“總裁先生,我發現一個年輕人,非常適合貴行副總裁的職位。”
銀行總裁回答道:“是嗎?可是我們銀行已經有多位副總裁了,現在還不需要其他副總裁。”
商人笑了笑說道:“可是,我所說的這位年輕人,可是世界首富的女婿啊。”
銀行總裁聽完之後,麵帶喜色地說:“哇,如果他是世界首富的女婿的話,我還是可以考慮考慮的。”
最後,這位商人的兒子不僅成為世界銀行的副總裁,而且他還娶到了世界首富的女兒。
通過上述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隻有懂得借勢推銷自己,才能從某些方麵不斷提高自己,從而使得自己的知名度不斷得以提升,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如故事中的商人一樣,如果他不懂得借勢造勢,那麼他就很難成功地將自己的兒子推銷出去。可見,借勢造勢是一種絕佳的推銷手段。
生意場中,那些急功近利的人,往往很難取得成功。隻有懂得順應時勢、借助時勢,並借勢造勢,才能夠讓自己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從而達到推銷自己的目的。隨著社會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提速,若想在快速變化節奏中,讓人過目不忘,就必須掌握快速推銷自己的方法。否則,就很難取得成功。
就如胡雪岩一樣,如果沒有他的借勢手段,讓他的阜康錢莊一日成名,也許他的發展之路就不會那麼容易,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在當時的杭州城內被當成佳話流傳。因此,作為經商者,必須懂得運用一些手段,尤其是借勢手段,這樣才能不斷成就自己的經商事業。
2.重視“名聲”的效果
胡雪岩所開辦的“胡慶餘堂”的名字是由《易經》中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得來的。當時胡雪岩在創辦“慶餘堂”時,本想將其取名為“餘慶堂”的,但是他卻想到宋朝時期的大奸臣秦檜曾經用過“餘慶堂”的稱號。因此,胡雪岩隻好將這個名字倒著念,即“慶餘堂”。胡雪岩認為,開藥鋪與招攬人才一樣,有一點都很重要,就是有一個好名聲,而且若想建立一個“懸壺濟世”的好名聲,要比招攬人才更困難。
生意場上,信譽、名聲最重要
《國語·越語下》中曾記載:“用力甚少,而名聲彰明,種亦不如蠡也。”漢代司馬相如的《喻巴蜀檄》中也有著這樣的記載:“名聲施於無窮,功烈著而不滅。”以及唐代韓愈的《舉張正甫自代狀》中:“疾惡如仇讎,見善若饑渴,備更內外,灼有名聲。”等等,這些無不說明名譽聲望的重要性。尤其在生意場上,名聲、信譽度顯得更為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信譽度,那麼就很難真正擁有客戶,更不可能得到大眾的支持。隻有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擁有一個好名聲,才能使生意越做越大。
胡雪岩在創辦“胡慶餘堂”時,為了擁有一個好的名聲,他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並且,在胡雪岩作為藥鋪經營者之初,他就以慈善家的麵孔呈現在大眾麵前。在做這個事情時,他首先在戰亂中免費為那些流離失所、沒有錢看病的難民施醫施藥。接著他又在阻止瘟疫以及其他一些常見疾病的蔓延中,又以免費的方式向所有來“胡慶餘堂”的人提供“避瘟丹”、“諸葛行軍散”以及“八寶紅靈丹”等日常藥品。胡雪岩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給“胡慶餘堂”建立起一個好的名聲。
胡雪岩還知道,一個好的名聲是需要得到眾人的認可的,當時的胡雪岩為大眾施醫施藥,就是為“胡慶餘堂”做的樹立口碑式的廣告,這也是想樹立一個好名聲必不可少的步驟。如果要支撐一個好名聲,隻有好的口碑廣告是行不通的,還需要做的就是需要從最根本的,也就是從自己所經營的事業內部做起。
因此,胡雪岩十分重視“胡慶餘堂”的內在質量內涵,在“胡慶餘堂”內部開設了一個非常豐富且獨特的內在文化。胡雪岩發展起來的這種內部文化也是“胡慶餘堂”可以成為百年老店經久不衰的最為重要的不貳法寶。
另外,胡雪岩為了更好地將“胡慶餘堂”的名聲發展起來。他還從以下幾點入手,從而讓“胡慶餘堂”擁有了一個非常好的信譽與名聲。
到過“胡慶餘堂”的人都會見到,在其門樓上有著胡雪岩本人所立的“是乃仁術”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胡慶餘堂”的創辦就是為了濟世、廣濟於人。並且在數百年來,“胡慶餘堂”一直都銘記著這樣一個祖訓。
在“胡慶餘堂”還有胡雪岩提出的“采辦務真,修製務精”的訓示。胡雪岩提出這句訓示的目的就在於,其所生產的藥品質量必須保證是上乘的,並且在競爭上他還提倡貨真價實,“真不二價”。直到如今,這四個字的橫匾還被懸掛於國藥號的大廳之中。
胡雪岩還主張戒欺經營,胡雪岩還在光緒四年四月親筆寫下了店訓,以告誡自己的下屬:“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胡雪岩這種戒欺的理念,不僅包含了醫藥這個行業,還涵蓋了其他各個方麵。在“胡慶餘堂”的反映就是他所推舉的“真不二價”。胡雪岩認為,做生意就要講求個誠信,隻有做到老少無欺、貧富無欺,沒有絲毫的摻假行為,這樣才能將自己的生意長久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