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這些做法,為“胡慶餘堂”建立了一個非常好的名聲,使得“胡慶餘堂”可以曆經百年而不倒。
做生意就是這樣,隻有為自己建立一個好名聲,並真正做到實處,才能夠使得自己的企業經久不衰,長久發展下去。就像胡雪岩一樣,在創立“胡慶餘堂”之初,他就能夠著重建立好的名聲。並在日後的經營中,還將建立好名聲放在首位。他不僅無條件地向大眾施醫、施藥,還將“真不二價”、“廣濟於世”、“采辦務真、修製務精”作為“胡慶餘堂”的創辦任務。因此,“胡慶餘堂”不僅贏得了好名聲,還得以長久發展、生存下來。
送人名聲,等於造就自己的名聲
名聲一直都是人類社會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與現象。從原始部落開始,直到如今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名聲無時無刻不存在於人類社會之中,並且在未來的時代,名聲將仍然在社會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實,名聲是一種現象,一種文化現象,同時這種現象屬於一種心理現象。
名聲有好壞之分,而名聲的好與壞,不僅取決於公眾輿論、意識形態以及民族文化的評價,而且還受到精英與知識階層的影響。因此,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若想取得好的名聲,就必須不斷努力。要知道,一個名聲可以決定你的成敗。而且,造就自己名聲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送人名聲就是一個為自己創造名聲的方法。送人名聲就等於造就自己的名聲。
恩雅走近這家電器商店的時候,就聽見一台正在播放音樂的音響音色清純透亮,而在播放低音的時候更是渾厚而充滿震撼力,這台音響引起了恩雅的注意,決定再去看看這台音響自己是否滿意。
走近這台音響,一位男售貨員就熱情地迎了上來,臉上掛著職業的微笑,開始向她介紹這種新開發的音響。這位售貨員的介紹很專業,語言也很流暢,將這種音響的性能優勢和結構特點、性價比、售後服務等,都講得清清楚楚,並在講解過程中加了示範。
這種熱情很大程度上也感染了恩雅,使她對這件產品產生了幾分好感,而在恩雅準備向這個售貨員發表一些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他卻還是滔滔不絕地講著,這讓恩雅怎麼也不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售貨員喋喋不休,讓恩雅有一種自己不掏錢購買他就不會罷休的感覺。
恩雅的心中有了幾分不悅。而當這位售貨員為了抬高自己產品而開始詆毀其他品牌的產品的時候,恩雅開始對這個售貨員產生了反感,對他的動機也產生了疑問:一個人如果如此的貶低別人而突出自己,產品的性能就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好嗎?這種疑慮將剛進來時產生的那點好感都一掃而光。
出於禮貌,恩雅並沒有馬上離開。在另一位顧客進來,這位售貨員起身迎接的時候,恩雅趁機會“逃”出了這家商店,也將這位售貨員因為白費口舌而表露出的失望和怨憤拋在了身後。
這位售貨員絕對是一位訓練有素並且很內行的推銷員,但是為什麼反而將恩雅“嚇”走了呢?這是一個很讓人困惑的問題。對手之間的正當競爭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市場隻有那麼大,誰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可以成為他人眼中的贏家,但是如果處處去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話,卻很容易引發他人的反感。很多時候,給同行名聲,送人名聲的同時,更會讓自己的名聲大振。
在沒有硝煙的商場,無時無刻不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競爭,要求經商者必須時刻準備著加入到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如果一個經商者沒有自己獨特的一麵,就很難在商場中自如應對,更不可能在殘酷的“戰爭”中取得勝利。若想在商場擁有立足之地,就必須為自己創造良好的信譽與名聲,首先要求經商者必須得到大眾的支持。隻有得到大眾的支持,才能在商場成功立足下來。就像胡雪岩一樣,如果沒有民眾的支持,他的“胡慶餘堂”又怎麼會立於人間而百年不倒呢?
因此,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必須不斷提升企業的名聲、提升自己的信譽度。
3.與其待時,不如乘勢
胡雪岩說:“做事情如中國一句成語說的,‘與其待時,不如乘勢’,許多看來難辦的大事,居然順順利利地辦成了,就因為懂得乘勢的緣故。”在他看來,造勢遠遠不如乘勢所帶來的便捷,借勢而起,借力而發,這是胡雪岩建立龐大商業網絡的另一秘訣所在。
乘勢而上謀新局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句成語往往被人們比喻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抓住機遇,錯過了這次機會,很可能便再也無法等到成功了。想要抓住機遇,我們便必須要學會對眼前的形勢看清,將底細查清,將背景了解透徹。如果可以把握良機,乘勢而上的話,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剛剛開始做生絲生意的時候,胡雪岩所麵臨的正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如火如荼進行的階段,特別是紡織工業在這一時期更是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絲綢紡織所需要的原料大幅度地增加,洋人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蠶絲,因此,不管是做內貿,還是銷洋莊,都可以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