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說過:“天變了,人應變。”其意為,時勢時局變了,人也應當做出相應的變化與調整,以順應時局。
隨機應變,留得名聲
在經商的過程中,胡雪岩極擅長隨時而變,見機行事,急緩相宜。生意場上,處處都充滿了搏殺,也充滿了凶險,往往一著不慎,便會導致滿盤皆輸。而且往往是生意越大,越無法全麵顧及,因此也最容易出現疏忽。因此,想要在生意場上有一番作為,便不能恃強鬥狠,更不能粗心大意。一事當前,定要謀定而後動,未雨綢繆,這是生意人最應該牢記的事情。
不僅僅是自己輝煌的時候,胡雪岩懂得隨機應變,就是在人生最為落魄的沒落時期,胡雪岩也時時謹記著隨機而變、不強求局麵的行事準則。
胡雪岩一生都未曾做過“駝子跌跟頭”的事情,直到他麵臨徹底破產倒閉的最後關頭,他也未曾違背過這一重要的原則。比如,在官府想要將他的家產查封的時候,要強的螺螄太太想為他匿藏下一些財產,以做日後東山再起的資本,但是胡雪岩卻堅決不同意。
之所以不同意,自然有著他自己本身的傲氣與傲骨在裏麵起著作用,但是不能“駝子跌跟頭”實際上也是胡雪岩這樣做的重要原因。在胡雪岩看來,采用這種手段為自己留下日後重建商業王朝的資本,就如同賭場賴賬一般:雖然留住了賭本,但是名聲卻臭了,很可能從此連賭場的門都進不了,哪裏還有什麼東山再起?既無東山再起,又壞掉了名聲,就如同“駝子跌跟頭”一般,還不如留下一段好名聲。
總的來說,胡雪岩為了讓自己避免出現“駝子跌跟頭”的考慮,事實上是為了關鍵的兩點:首先,當處於兩難甚至是多難的境遇時,我們都要學會先分出孰輕孰重、孰急孰緩。在做選擇的時候,先做較輕的事情,可以緩的事情先放在一邊。隨時注意時機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行事準則,以變應變。
雖然後來胡雪岩的商業帝國最終在種種原因之下一夜之間坍塌了,但是他卻贏得了為人傳頌的好名聲。在這其中,他未曾藏匿私財的功勞不可忽視。也正是由於有了隨著時機來調整自身行事準則的技巧,胡雪岩才能成為後人眼中與陶朱公齊名的商聖。
妙算“因機而變”
“因機而變”語出《投筆膚談·家計第二》:“夫兵不貴分,分則力寡。兵不貴遠,遠則勢疏。是不唯寡弱在我,而強眾在敵也,雖我眾,亦防敵之乘我也。苟能審視而行,因機而變,則敵亦焉能乘我哉!”此話的意思是指,隻有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具體措施,才可以取得勝利,而這也正是創業者在商場競爭中不可或缺的智慧所在。
在1956年6月,中東戰爭全麵爆發,東西方進行交流的最重要海上門戶蘇伊士運河一度因此而關閉。日本與西方國家在中東購買的石油不得不經過長途跋涉,經過了好望角之後再運回本國。這種運輸模式以及對石油需求量的增長大大刺激了石油運輸業的發展,航運公司眼見石油運輸有利可圖,競相購買油船。一時間,石油運輸業蜂擁群聚,成為當時世界船運業的一大奇觀。
但是在挪威的卑爾根,卻有一個年輕人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他便是後來任挪威船廠協會董事長、擁有耶伯生船運公司的阿特勒·耶伯生。在他31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並留給他一家擁有7條船的船運公司。耶伯生的父親在世的時候,他特地購入了3條油輪,希望可以借此打入世界石油運輸業,以擴展自身的業務。這三條油輪雖然將公司原本就非常微薄的資本耗盡了,但是與其他擁有多艘船隻的大型運輸公司相比,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實力,而且還隨時麵臨被別人吞並的危險。
年輕的耶伯生在對當時的局麵進行深思之後,便於自己上任一年後宣布將公司的所有油船賣掉,退出競爭激烈的石油運輸業。許多人對此都大為不解,更有人認為耶伯生少壯無為,在敗壞父親留下來的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