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用合適者,做恰當事(3)(1 / 3)

人無完人,哪怕是再有才華的人也同樣會犯下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聖賢之人,怎麼會不犯錯誤呢?即使像孔子這樣的聖賢之人也會犯錯,更何況平凡如我者。若管理者隻見其短,而不見其長,一味地求全責備的話,不僅不會讓自己得到人才,弄不好還會造成人才外流的局麵。

一位年僅21歲的青年,在踏入了營銷界之後,他生平所拉到的第一筆訂單,便被他人騙走了十幾萬元。畢竟入道不深,太年輕,缺乏經驗,且貪功心切,一心想要做成那筆生意,所以才會違反公司的相關規定,擅自將貨物發送到了對方手中。他所仰仗的隻是國營企業的這塊金字招牌,便先將貨物押送到了對方的倉庫中。哪知對方早已設好了局等他入圈,隻因當時已近中午,便說吃過飯再付錢。結果,僅是在小飯店中吃了一頓飯的工夫,貨物便已經全部卸入了倉庫中,並鎖了起來。客戶故作為難,說會計正好今天也休息,等下周一上班的時候再給錢吧。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自然可以想象到:第二天,該青年再去倉庫一看,裏麵已經一片空白,商場拒不認賬,說與青年交易的物資經理卷貨潛逃純屬個人行為,與商場無關。後來,通過法律程序,才得以拿到了一批商場中不值錢的雜貨陳品,但是十幾萬元的貨款卻再也追不回來了。十幾萬元相當於該青年所在企業當時年利潤額的近1/3!而當時這位年輕人的工資僅為100多元!

也許大家都會想,換作自己是那家企業的老板,必然會對這個犯下了彌天大錯、幾乎將整個企業拖入滅亡境地的員工訴諸法律。但事實上,當該青年向老板報告了自己的受騙過程後,後者未曾將青年逐出企業,甚至都沒有罵他。且不說這一企業當時是如何熬過這一難關的,但十幾年後的今天,這家原諒了員工錯誤的企業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企業500強之一;那位闖下大禍的青年,也隨著企業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並一路成長為該企業下屬某事業部的營銷老總,如今的他已經成為當代中國家電界有名的“少帥”與2004年度中國最成功的營銷操盤手之一。

對於員工來說,企業領導在他的失敗的時候向他伸出一隻手,比在他成功的時候你用兩隻手拍出響亮的掌聲更容易讓對方感動。人們經常說,不管是誰都有失敗的權利,失敗可以令人成熟,失敗可以讓人吸取教訓。問題是,當員工失敗的時候,有幾家企業可以像故事中的老板那樣,肯以寬容的心態來原諒員工的過失,並繼續給予對方機會呢?可以這麼說,目前中國有90%的企業都隻是片麵地激勵成功,而並不鼓勵失敗與犯錯。而這種過於傳統的思維模式很容易製約員工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的進一步發揮,最終對整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利。

不求完人便是不計較員工的細微錯誤,也不對其自身的缺憾表示在意,隻要對方有信心可以改掉自己的過錯,且德行沒有問題,便可以得以繼續留用。“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過於強調人才的次要方麵必然會導致物極必反,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過分苛求的管理者很難將是非曲直劃清,有時候隻見外表、看不到本質;看到對方犯下了錯誤,即使有很高的技能也棄之如敝履。這樣運用人才的管理者在最終隻會眾叛親離,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

企業管理者最為忌諱的便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不足,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如果過分考慮對方的不足或者錯誤便會因小失大,既無法識得人才,也無法很好地運用人才。對於犯過錯誤、有缺點的員工,聰明的領導者會如胡雪岩一般,取其大節而略其小過。對於事務一味地求全責備最終將會一無所獲。對於人才,看到他們身上的灰塵便避而遠之,這樣的領導不僅會失去人才,更會失去事業的發展前途。而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往往一次不經意間的決策便會導致日後的全盤失敗。想要在競爭中搶占時機,學會任用高層次的人才、大膽地留用有缺點的人才、原諒犯下錯誤的人才,才是正確的選擇。

5.曲線收才,攻心為上

近代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了五種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而這五種層次如實地將人們在不同時期的需求講述了出來,最為重要的則是第五種需求:被他人承認、得到他人尊重的自我實現需求。身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高高在上的管理方式是肯定無法被員工所接受的。關注員工的情感,並進行恰當的情感誘導,對其情感需求給予積極的滿足,這才是優秀企業家會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