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胡雪岩懂人,才鑄就了他的商業王國。胡雪岩曾說:“商道既是人道,信譽就是錢”,最能體現他這一點的就是他的胡慶餘堂。在1878年胡雪岩花費幾十萬兩銀子創辦了百年基業胡慶餘堂,但他卻分文不取。同治元年,杭州被左宗棠從太平軍手中攻下後,已經化為一片瘡痍,人口剩下1/10。胡雪岩被委以賑撫局事務,他設粥廠、難民局、義塾、醫局,收殮分葬暴骸數十萬具。為了對付隨之而來的瘟疫,胡雪岩派人到藥局買藥材,分送杭州老百姓。誰知,由於疫情的擴大,藥價也隨之而漲,看到此處,胡雪岩決心自己辦一家藥局。他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餘個,精製成藥。他不允許藥物有一絲造假,或是以次充好,特別在營業後,向內懸掛一塊親手書寫的“戒欺”匾:“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乎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
他要求手下在采辦藥材時一定要務真、要地道,什麼藥材都有特定的地點,不許更改。胡雪岩將“顧客乃養命之源”立為胡慶餘堂店規,要求店員把顧客當成衣食父母。藥店24小時配藥,每逢冬夜,痰重哮喘的病人敲門求藥,值夜藥工必定立刻起床,劈開新鮮的淡竹,在炭爐上文火烘烤,讓竹瀝慢慢滲出,給病人服用。這個過程耗時1個多小時,有時連來好幾個病人,值班藥工幾乎通宵不眠。胡雪岩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不光做信譽,還敲鑼打鼓地給人看。為了讓顧客相信胡慶餘堂的貨真價實,他還讓工人當街演示。胡雪岩為行仁術而創辦胡慶餘堂,後因藥材地道、成藥靈驗,營業鼎盛,大為賺錢。正式開辦兩年後,胡慶餘堂資本額已達280萬兩,與北京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分峙南北,成為“江南藥王”。正因為他懂得百姓的心思,所以他要求誠信,當然,他的誠信也換來無數的回報。
胡雪岩靠人脈而發跡,他深知人脈的重要性,所以,他必須揣測人們的心理,懂得人們內心的期待,隻有這樣,才能把握整個事態的變化。
善知人,懂用人
知人善用一直是人們永久的話題,它之所以永久是因為這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知人懂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擅長做不同的事。一個企業想要成功,就要知人善用。每個人被安插到合適的崗位,不僅需要管理者有慧眼,更需要社會的進步。適合的人能進來做事是一種進步,不適合的人能離開也是一種進步。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才能創造出不菲的成績。另外,我們不能隻等著別人來知你、懂你,要自己認清自己,隻有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作為領導,需要有一雙慧眼,隻有這樣,才能發現人才。而我們自身也要認清自己,讓自己變得主動,而不能被動,等著被人知、被人懂,這隻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的機會。
知人、懂人是簡單又不簡單的一個問題,但在與人交往的同時,我們就必須去懂人、知人,因為如果不了解這些與我們交往的人,就會為我們帶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對於用人者來說,知人善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知人善用的首要條件就是要知人。所以,在用人時,我們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隻有全麵了解一個人,才能知道他的品行和才能、優點及缺點,從而使用人者心中有數:這樣的人是能用或不能用,用他又如何使他揚長避短,在合適的工作崗位進行考察。要知道,如果用人不當,很有可能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要想真正去了解一個人,懂得一個人,我們就要學會放下架子,經常與人溝通,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這都是必需的。人與人之間隻有通過溝通才能互相了解,了解他人的想法、意願、誌向,發掘他人的長處,洞悉他人的缺點。做到對人才的能力、潛力、優勢、弱點了如指掌,忙時揚長,閑時補短,才能充分發揮人才的最大價值,這也是能留住人才的根本辦法。
做企業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實現強大的,它需要眾人的力量,團隊的力量。企業家主要的工作就是用人:發現人才,了解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而用人的基礎和關鍵就是知人。與其把時間花在別的地方,不如與他們多做溝通,以心換心。古語有雲:“得人心者得天下,士為知己者死”,這些無不說明溝通的重要,知人、懂人的重要。所以,讓我們用心去了解他人吧,相信你會從中得到想要的東西。
去過廟宇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待我們進門後,首先看到的是彌勒佛,他總是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然而,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勒佛笑臉迎人,很多人都喜歡到這裏來,但是他過於享樂,對什麼都不在乎,總是丟三落四的,也不愛管理賬務,所以每個月的賬麵總是入不敷出的。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一次,佛祖在查香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便將他二人放在了同一個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於是在兩個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