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之所以占據了商海的半壁江山,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他深刻懂得以德報怨的重要性,雖然損失了當前的小利益,換來的卻是更長久的利益,這不僅是生意上的智慧,更是為人的一種品德。
放下仇恨,化敵為友
常言道:冤冤相報何時了。真正懂得生活智慧的人,會保持一顆平常心,依舊快樂平靜地生活,他們會把“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雙輸變成“相逢一笑泯冤仇”的雙贏,他們懂得什麼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和幸福。麵對仇怨久久不能放下,讓仇恨充斥著生活,不但自己的心靈得不到解脫,也會喪失對生活的樂趣。等到時間逝去,當你在沒有了複仇的想法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將大好年華浪費在複仇上,是多麼的無知啊!化敵為友可以說是人生更高的境界,用你的正直、磊落、高尚的人格,坦然地麵對一切。
複仇並非輕而易舉,它需要你付出精神的投資。當你的心沾染了仇恨之後,你需要耗費很多精神去思索該怎樣複仇,甚至想到切齒之處,情緒心神會劇烈波動,更有可能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有些人為了複仇甚至放棄了自己一輩子的事業,甚至有玉石俱焚的味道,連同自己的生活一同毀掉。
有句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由此可見,一個人若是真正想複仇,會不惜代價地賠上自己的青春。其實等到那個時候,年華已逝,何苦還要將仇恨糾結在心裏,害得自己元氣大傷呢?放下仇恨,你會發現,生活會更加美好。
戰國時期,韓國與趙國為鄰,在趙國的邊境有個小縣,一個姓董的人就在這個縣裏當縣令,兩國交界都住著村民,一到夏季,兩國的村民都種瓜謀生。但是有一年春天,天氣異常幹旱,地裏的瓜苗因為缺水,長得非常緩慢,趙國人擔憂這樣下去一定會影響收成,於是就組織了村民,每天晚上去給瓜苗澆水。辛苦終於有了回報,在接連澆灌幾天之後,趙國人的瓜地裏,瓜苗明顯好了很多,比韓國人的瓜苗高出一大截。韓國人看到趙國人瓜勢長得這麼好,不僅沒有采取任何措施補救自己的瓜苗,反倒很嫉妒他們,有些人還偷偷跑到趙國人的瓜田踐踏瓜秧。
趙國村民對此非常氣憤,他們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報複韓國,這樣一來,兩國人民馬上就要鬧得不可開交了。這個時候董縣令來了,董縣令說:“你們如果報複的話,其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們想想看,他們踐踏你們的瓜田,你們也去踐踏他們的瓜田,這樣互相踏來踏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每個人心裏都憋著一股氣,這樣下去隻會越鬧越大。”趙國的村民聽了後逐漸冷靜下來,問董縣令:“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董縣令說:“你們每天晚上給韓國人的瓜苗澆水,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村民們大惑不解,但是還是按照董縣令的建議做了。韓國人看到趙國人非但沒有記恨,反倒還幫助他們,韓國人覺得又羞又愧,於是這兩國的人民很快又和好如初了。
上述這件事讓我們明白,有仇必報其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實行孔子的以德報怨才會讓人彰顯出高尚的情操和豁達的心胸。化敵為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是一種高尚的境界,他要求每個人都有一顆寬容的心。然而,化敵為友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有一顆“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心,需要有一顆能夠感化別人的心。可以說,化敵為友是一個很神奇的法寶,它可以化解仇人間的恨,而在你真正地付出之後,就會意外地發現,你的付出收獲的是整個春天!
古人曾說:“有仇不報非君子。”不過事實卻並非如此,真正懂得生活智慧的人明白“有仇不報才是君子”,因為報仇雖然可以解除自己的心頭之恨,但仇恨消除之後,也有可能失去自己。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而已,隻是為複仇而活,不免可悲。複仇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甚至將一個人最美好的青春都搭上,實在是得不償失。何不放下仇恨,用平常心生活,享受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