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後,孫堅一如既往的在縣衙裏工作,一道軍令送到了他的麵前,上寫:“黃巾賊寇,亂我大漢。蠱惑百姓,動蕩九州。時右中郎將儁薦孫堅為佐軍司馬,招募同鄉子弟,共同平叛。”孫堅閱讀後,眼神深邃地凝望著遠方,長出了一口氣:“亂世開始了,且看誰能就此脫穎而出吧!”孫堅走出縣衙,召集下邳城中自己結交過的俠客彙聚酒館,孫堅站在一張方桌上,對著眾人雙手抱拳:“在下孫文台,承蒙右中郎將抬舉,請某擔任佐軍司馬,平定黃巾亂黨,諸君都是我孫某人的朋友,可願隨我在這亂世中打拚出一片功業?”韓當率先大喊一聲:“誓死追隨孫文台!”祖茂也學著他:“誓死追隨孫大哥!”其中大多受過孫堅的好處,大多也都是性情中人,孫堅開口求助,自然紛紛響應。以韓當祖茂為首,大約幾十人,決定追隨孫堅,孫堅與他們約定:“大家以後就是袍澤了,請諸位先回家安置家小,我要先護送我的家眷回壽春老家,我們三日後,壽春城東門外,集合!”眾人齊聲回答:“謹遵孫司馬命。”孫堅一抱拳,帶著孤身一人的祖茂回府收拾。他急匆匆回到家中,召集一家老小:“我就要趕赴戰場,平定黃巾叛亂,我先護送汝等回壽春老家避免戰禍,你們有兩個時辰收拾,我們連夜趕路。”等到孫家收拾停當,已經華燈初上,孫堅騎馬帶領一家老小和祖茂,連夜趕回壽春。約定的時間已經到了,孫堅在房中穿上戰甲,懷抱頭盔,一縷白纓點綴在頭盔上,腰中橫挎古錠刀,囑托自己的夫人:“我就要追隨朱儁將軍平定黃巾賊寇,家裏大小事務,就有勞夫人了,此一去,如若不能回來,那麼還望夫人把我們的孩子拉扯大。”孫堅的夫人,眼中含淚,擔憂地看著孫堅,一邊為他整理戎裝:“不許亂說,以夫君的神勇,不會有事的,而且這個家可不能沒有你啊。”孫堅一把摟住夫人:“唉,是我胡說,放心吧,你丈夫厲害著呢。”夫人隻是哭著點頭,也不答話。門外突然閃進來一個紮著雙髻的小孩,抱著一把木劍,蹦蹦跳跳地進來:“爹,娘,我也要去。”孫堅一臉慈善地摸摸孩子的頭,問道:“阿策,要去哪裏啊?”那小孩就是孫堅的長子,時年九歲,生的虎頭虎腦,回答道:“我要隨爹爹平定叛亂,拯救百姓。”孫堅欣慰地笑笑:“阿策有誌向,不過阿策還太小,不能上戰場。”孫策不服:“兒一頓已經可以吃兩碗飯了,為何還說兒小。”孫堅哈哈大笑:“策兒好飯量,日後一定是個英雄,爹在你這麼大,都沒你能吃,不過,上戰場需要長到七尺以上,等到策兒這麼高了,爹就帶你去。現在策兒有比上陣殺敵更重要的事情,你是長兄,你要在家裏替爹保護好你娘和你的弟弟妹妹。明白嗎?”孫策想了想:“爹,策兒一定會保護好娘和弟弟妹妹的,策兒再也不會欺負二弟了。爹在戰場上放心就好了。”孫堅摸了摸他的頭:“策兒乖,爹走了。”一家人送孫堅走到門口,孫策強忍住淚水,揮手告別,而年僅兩歲的孫權,孫堅的二兒子,也就是孫策的弟弟,被乳娘抱在懷裏,卻像大人一樣行禮,磕磕巴巴地說:“兒願爹此程平安,大破賊寇。”孫堅開心的笑笑:“我兒聰慧,爹會平安的。”,摸了摸孫權和其他子女的頭,翻身上馬,將眼眶中的淚水壓了回去,對著眾人笑笑:“都不必擔心了,很快爹就回來了。”帶著自己的哥哥孫羌,弟弟孫靜,還有祖茂,四人都是一身戎裝,飛馬出東門。
剛剛離開家門,孫靜悄悄驅馬靠近孫堅,對孫堅說:“二哥這可是發展自己勢力的好機會啊!您與豫章郡的官吏程普交好,程普在那邊,素有威名,何不去那邊征兵?”孫堅還在思考是否妥當,四人已經來到東門,卻發現空無一人。孫堅一愣,有些心灰意冷,仰天長歎:“天不助我孫文台啊!”突然一聲長嘯:“孫司馬,韓義公來也!”抬眼望去,一片煙塵,三四十匹戰馬滾滾而來,為首一人,以黑布束發,一身黑甲,手裏一把長刀,背挎一把紫金弓,此人正是韓當,韓義公。他“籲”一聲,戰馬停下,向孫堅一拱手:“在下見過佐軍孫司馬!”身後幾十人齊聲:“見過佐軍孫司馬。”孫堅數了下算上自己四人,共計四十六人,人人披掛盔甲,人人手執兵器,而且人人有馬。孫堅高興之餘,不禁疑惑:“義公,你們是哪裏來的這些戰具啊?”韓當還沒回話,祖茂說道:“韓大哥在得知黃巾軍叛亂後,就散盡了自己的家財,遣散仆從,置辦了戰甲兵刃。至於這些戰馬,也都是徐州富戶糜家資助的,糜老太爺預祝佐軍司馬功成名就。”孫堅內心激動,一聲令下:“兒郎們,直奔豫章郡!”眾人齊聲:“諾!”這四十幾人的聲音仿佛把壽春城都震了三振。江東猛虎的創業之路,在這亂世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