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末年商品經濟尚未成熟的商業運作中,胡雪岩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睿智和有見地的。這可以從胡慶餘堂和同時代的名店“孫春陽”南貨店的比較中看出。
胡雪岩曾逛了一趟蘇州城裏有名的“孫春陽”南貨店。這家南貨店的祖爺孫春陽,本是明萬曆年間一讀書人,祖籍寧波,由於屢試不第,於是死了一份功名心,棄文從商,遷居蘇州,在蘇州趨坊北口唐代六如居士讀書處開出這家店鋪。該店鋪買賣經營非同尋常,“其店規之嚴,選製之精,合郡所未有”,所以雖曆明、清兩朝,已有二百多年的曆史,名聲卻一直不衰。“所售之物,歲入貢單”,江浙一帶的人大都講究飲食的精製,也無不推崇孫春陽南貨店的小食品為精品。不說別的,蘇州自古人口昌盛,五方雜處,為東南一大都會。各種貨色彙聚之地,店鋪何止百千,而獨有這家老字號聲名遠播,二百多年子孫相傳,不為他姓所代替,僅此一點,就可見其招牌非同尋常的響亮。
這家百年老店的確不同一般。店中店員各司其事,敏捷肅穆,但也透出特別的朝氣。更特別的是它的經營。店中隻見店員和顧客,不見貨色。顧客交易、付錢之後得到一張小票,直接到後麵取貨。原來這家字號是效仿朝廷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方式,分南貨、北貨、海貨、醃臘、蜜餞、蠟燭六房辦事。前堂不存貨物,隻負責收款開票,後堂則隻管憑票發貨。由於“孫春陽”招牌響亮,貨色地道,足斤足兩且老少無欺,全蘇州城裏如果連這家字號的貨色都不滿意,那也就沒有再好的了。因而,顧客買貨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挑選,說啥是啥,貨真價實,盡可放心。
但是,經過進一步了解,胡雪岩卻覺得“孫春陽”這塊招牌也維持不久了。
胡雪岩在了解了這家字號的經營方式之後,自己親自上櫃台買了一些茶食和蠟燭,還買了幾條本地火腿,打算帶回杭州與金華火腿比較一下優劣。他在櫃台交款開票之後到貨房交涉,想請店裏派人將他要的貨送到他下榻的金閶客棧,但貨房卻回絕了。這家字號自恃牌子硬,說是沒有為客送貨的規矩,他們也不想應時而變改掉這不為顧客送貨的“老規矩”。由此,胡雪岩得出了“孫春陽”的招牌不會維持太久的結論。
在胡雪岩看來,店規不是死板板的。有些事不可通融,有些事卻要改進。所謂變通變通,變則可通,通則可久,事物總是在時勢發展的不斷的變化之中獲得不衰的生機。現在經商環境已經變了,還在堅持“店大欺客”,怎麼能維持長久呢?
在胡雪岩的時代,在舊中國是這樣;在今天,在全世界範圍內,就更是如此了。服務的優質,是爭取到顧客的首要條件;而顧客,則是企業的興隆之源。美國著名企業家瑪麗·凱有一次開著一輛舊車去一家代銷福特車的商行,打算購買一部自己早已看中了的黑白相間的福特車,以此作為慶祝自己生日的禮物。然而,福特商行的售貨員看到瑪麗·凱開的是輛舊車,把她看做是“不可能的買主”,因此接待時顯得漫不經心,最後幹脆找了個借口,說已和別人約好要共進午餐,把瑪麗·凱拒之門外。之後,她又去了一家代銷默庫裏車的商行,發現這家商行的售貨員相當熱情,當他詢問後得知瑪麗·凱是為自己的生日來購車的,說了聲“請稍等”就走開了,過一會兒又回到了櫃台前。15分鍾後,一位秘書給她送來了12朵玫瑰花,他把這些花送給瑪麗·凱,說是一點心意,用來表示對她生日的祝賀,這使瑪麗·凱大感意外,驚喜並十分激動。於是,她打消了原來想買黑白相間的福特車的念頭,決定從這家商行買回一輛黃色默庫裏汽車了。
胡雪岩在舊時代,就有了“顧客乃養命之源”的營銷認識。有這種意識,才決定了他在舊時代的成功。這也充分顯示了他的商業遠見。這種遠見,才是經商成功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