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立即要求給神田三郎發錄用通知書。送錄用通知書的人很快就回來了,他告訴了鬆下先生一個驚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沒有被錄取而跳樓了,在錄用通知書送到時,他已經死了。聽到這一消息,鬆下先生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旁邊的一位助手惋惜地說:“多麼可惜呀!這麼一位有才華的青年,我們卻沒有用上他。”

“不,”鬆下先生搖了搖頭出人意料地說,“幸虧鬆下公司沒有錄用他,這樣一個意誌不堅強的人是幹不成什麼大事的。”

鬆下先生認為,一個人如果想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離開堅強的意誌是不行的。他曾給自己的部下講述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並以此來激勵他們克服困難。

鬆下幸之助說:“當我們決定完成一項事業時,就要堅定信念,決不能以沒辦法為理由。身為一個領導者,雖然不一定要學習古人臥薪嚐膽的刻苦方式,但每天仍要不忘激勵自己,始終如一。這才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僅因為求職而未被錄取,就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以死來解脫,這是非常不值得的。成功根源於堅忍不拔的意誌,這正是自卑的人所缺少的。

當我們看到鮮花和榮譽環繞之下的成功之士時,不要僅僅將其歸功於機遇與環境,應當牢記:意誌是克服自卑的墊腳石。

紅燈過後都有一次機會

記得那年夏天,我剛剛從學校畢業,來到了一座繁華的都市。在這座繁華的城市裏,我每天都要揣著畢業證四處去找工作,可是卻屢遭挫折。在接連幾個月的失敗後,終於有一天,一家公司約我去複試。

那天一大早,我就起來了,特地認真梳理了一番,之後,我攔了一輛的士直往公司趕去。本來路程就很遠,時間就不多,可是在途中卻每通過一個路口,都會碰上紅燈。我心裏開始暗暗著急,如果錯過了麵試時間,我將再一次失去機會。於是,我催促司機繞道走。司機卻不緊不慢地說:“一趟車遇幾次紅燈是正常的事,別著急,紅燈過後都有一次前進的機會。”

“紅燈過後都有一次前進的機會”司機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我的心境豁然開朗,人生何嚐不是這樣?那個夏天我不再過得沒有頭緒,慢慢地我平靜了下來。

坦言失敗的魅力

1902年,沈從文出生在湘西小鎮一個貧寒的家庭裏,他小學剛畢業就過起了流浪式的生活。1922年,他決定結束這種流浪生活,一心想考取燕京大學,結果卻失敗了。

於是他開始嚐試寫作,可是,他寫起文章來連標點符號也不會用,因此常受別人的冷落。一次,一個編輯把他寫成的幾篇作品連成一長段,很不禮貌地當眾挖苦他說:“這就是大作家沈從文的作品!”說完把它揉成一團,擲於廢紙簍。

然而,沈從文沒有因此而灰心,他堅強的毅力引來了文壇的注目。終於在1924年,他的作品發表了。

沒過幾年,這個從山溝裏來的小學生,以其充滿靈氣的飄逸文章,使人們對他刮目相看,一時名噪文壇。不久他所思慕的燕京大學來通知了——不是讓他去當學生,而是聘請他當教師。

1928年,沈從文被中國公學校長胡適正式聘為講師。名氣畢竟不是膽氣。在他第一次登上講台的時候,除了原班的學生之外,還有慕名而來聽課的很多人。

麵對台下座無虛席渴盼知識的學子,這位大作家竟然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一時呆站在那裏好長時間都不知說什麼才好,原先準備好要講授一個課時的內容,也被他三下五除二的幾分鍾就講完了。

離下課時間還早,大家自然納悶:這離下課時間還早呢,剩下的時間該怎麼辦?很有自知之明的沈從文,沒有天南海北地信口開河來硬撐“麵子”,他卻老老實實地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這句老實可愛的“坦言失敗”的話剛剛寫完,全堂就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繼而是一片掌聲。

胡適深知沈從文的學識、潛力和為人,在聽說這次講課的經過後,不僅沒有批評,反而高興地說:“沈從文的第一次上課成功了。”

沈從文在第一次上課的失敗中能坦言對待,以真誠化解了失敗的尷尬,之後不聲不響地做自己的工作,講課終於能揮灑自如。1928年以後,沈從文曾先後在上海、武漢、青島、北京等地的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