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沒有教養的“賊”

一天晚上,她來到機場,由於候機的時間還早,她為了打發幾個小時的等候時間,就在附近買了一本雜誌和一盒餅幹。

回到機場,她找了一個靠邊的位子,坐了下來,認真地讀起了雜誌。突然間,她發現坐在身邊的一個青年男子正把手毫無顧忌地伸向放在他們兩人之間的那個盒子裏,並抓起盒裏的餅幹吃了起來。她心裏有點不悅,但也沒有說什麼,裝作視而不見。

她看了看表,開始從那個盒子裏拿餅幹吃,同時很不高興地用眼角的餘光瞅見那個“偷”吃餅幹的人居然也在看表。

她很是生氣,心中暗自思忖:“這人真是太沒有教養,他是在存心氣人。如果不是我這麼好心,有修養的話,早就把你這個無禮的家夥的臉打腫了。”

她每伸手去拿下一塊餅幹時,他也會緊跟著去拿下一塊。當剩下最後一塊餅幹時,他不太自然地對她笑了笑,伸手拿起那塊餅幹,掰成兩半,給了她一半,自己留下了另一半。

她看都不看一眼就接過了那半塊餅幹:“這人真是太沒教養了!甚至連聲謝謝都不會說!相信這是我見過的最為厚顏無恥的人了。”她在心裏憤憤地說。

很快廣播裏通知登機了。她長出了一口氣,一把抓起雜誌塞進包裏,拿起行李,看都沒看那個“賊”一眼,昂著頭直奔登機口去了。在飛機上坐好之後,她把手伸進了包裏,開始找那本沒有看完的雜誌。突然她愣在了那裏,原來她自己的那盒餅幹還原封不動地放在包裏!

飛機已經起飛了,現在要請求那個人原諒自己已經太晚了。她心裏很是羞愧,因為她自己才是那個傲慢無禮、沒有教養的“賊”,甚至比自己想象的那個更糟糕!生活中,我們又何嚐不是這樣呢?總以為事情應該是某種樣子,而後來卻發現,事實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更有時候因為我們缺乏信任而憑借主觀臆斷來不公正地評價別人,結果往往卻遠離事實。

你不是沒有用

有一個小男孩是個孤兒,他常常問別人:“像我這樣沒有人要的孩子,會有什麼用呢?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山上的方丈知道了這件事後,就把一塊很普通的石頭交給了小男孩,並對他說:“你把這塊石頭拿到市集上去賣,但是要記住,無論別人給你多少錢都不要賣。”

於是小男孩抱著方丈交給他的石頭來到了集市裏,從清晨到下午,沒有一個人來瞧這塊石頭。快日落的時候,有個婦女走了過來,看了看石頭問小男孩:“你這石頭是賣的嗎?”

小男孩點點頭說:“是。”“我給你五文錢,賣給我吧。看樣子還很別致,可以用它來給我丈夫壓紙。”小男孩想,一塊石頭能賣五文錢啊!但他想起方丈是不準他賣的,小男孩就說:“不賣。”婦女又說:“那我給你六文吧!”小男孩仍舊是不賣。傍晚的時候,小男孩帶著石頭來到山上。

方丈問:“怎麼樣?”

小男孩遺憾地說:“那個婦女竟然願意出六文錢買這塊石頭!”

方丈說:“明天你再到集市上去賣這塊石頭,但要記住,無論別人給你多少錢都不要賣。”

於是小男孩第二天又來到了那個集市上。男孩蹲在市場角落裏,等待著有人來買他的石頭。

這次卻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愈出愈高。最後竟有人願意出五十兩銀子買他的石頭。

黃昏的時候小男孩又回到了方丈那裏。對方丈說:“真沒想到今天會有人出五十兩銀子來買這塊石頭。”

方丈說:“明天你還去賣這塊石頭,但不是去集市,而是去珠寶行裏賣。”

來到珠寶行,所有的人都好奇地看著小男孩,並議論著他的石頭。一個珠寶店的老板正在午睡,聽說有個小男孩在賣石頭,就走了過來,把石頭拿過來端詳半天,問小男孩:“這塊石頭你是從哪裏弄來的?”

小男孩說:“是山上的老方丈讓我來賣的。”珠寶店老板說:“這樣吧,我給你五百兩黃金,賣給我吧。”

小男孩嚇了一跳,記起了老方丈對他說的話,他連忙說:“不賣,不賣!”

一時間人們紛紛猜測著這塊石頭,價錢越來越高,最後竟有人願意出三家珠寶店、兩家當鋪來換這塊普通的石頭。小男孩嚇得連忙說:“不賣,不賣!”緊緊抱著石頭連滾帶爬地上山去找方丈。

“方丈、方丈,你怎麼能把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隨隨便便讓我帶下山呢?有人願意出三家珠寶店、兩家當鋪來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