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有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太太,看完閨女回家。,她的女婿是個生意人,最近發了點小財,所以這回老太太來看閨女,可謂“滿載而歸”:女婿給了她一匹布,還給了一些值錢的金銀器皿。老太太走到一個紅鬆林旁,突然從裏麵跳出一大漢,穿一身黑衣服,劈手將老太太的布搶去,乘老太太嚇懵的當兒,將金銀器皿也盡行搜去。老太太這才清醒過來,大聲喊叫。黑衣賊正要把老太太弄死,但這時路上來了人,他隻好趕快跑去。來人也是穿了一身黑衣服的大漢,他問明了原因,便追了上去。
那賊見後麵有人追來,將布匹一扔,拚命跑起來。
賊在前麵跑,這人在後麵追,越追越近。看看就要攆上了,那賊忽然停住腳步,轉過身來,靜等這人到來。兩人一碰麵,便廝打在一起。他兩人力氣相當,誰也打不過誰,拉拉扯扯往回走,又到了原來的地方。這時候,賊喊捉賊,反誣攆他的那個人是賊。這樣,兩個都說對方是賊,聲稱自己是攆賊的好人。老太太的眼睛本來就不好使,再加上天色已晚,他兩個又都穿著黑衣服,一時也辨不清誰是行竊的、誰是攆賊的。於是,三個人一塊去見地方官。
這事發生在前秦苻堅執政時期的冀州(今河北冀縣),當時冀州地方官是苻堅的弟弟苻融。這三人到了大堂之後,嘁嘁喳喳,都要搶著說話。苻融一拍案子,喝道:
“一個一個講!”然後,規定了講話的次序。
老太太先說:“我女兒給我一匹布和一些金銀器皿,被賊搶走了。有一個好人走過來幫我去攆賊。這兩個人當中,有一個是好人,另一個是賊,我老婆子分不清。大老爺明鏡高懸,斷案如神,定會分清涇渭。”
一個黑衣人接著說:“我正在走路,聽見前麵紅鬆林邊有呼救聲,緊跑幾步一看,這家夥正在行劫。他見我來了,急忙跑了。我迅速追上去,將他抓住。可是這家夥不認帳,反誣我是賊……請大老爺與小民作主。”
另一個接著說:“看這個賊多會狡辯!他的話全是胡說八道,把我說成他,把他說成我,大老爺可千萬不能聽他的話,一定要與小民作主啊。”
苻融聽了以後,思索片刻,說道:“你們兩個臉上都沒有刻字,到底誰是賊,我也弄不清楚。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你們兩個比著跑一跑,從大堂跑起,誰先跑到鳳陽門,誰就是好人;那個落在後麵的,就是賊人了。”
第二天,冀州百姓聽說苻大人要通過賽跑來辨別誰是好人誰是賊,認為是天大的稀罕事。於是,從大堂到風陽門之間的街道兩旁,扶老攜幼,站滿了人。一聲令下,賽跑開始。這二人拚命往前衝,都唯恐落在了後麵。
苻融向那個落在後麵的問:“你還有什麼話說?”
那人辯道:“我雖然沒有他跑得快,但我仍然是好人。昨天,確確實實是我追上他的,這是因為,他搶劫之後,不知道後麵有人追他,所以走得慢,被我追上了;今日比賽,他卻比我跑得快。……”
“一派胡言!”苻融喝道,“昨天你分明說,賊見了你過來才跑的嘛!”
“這……”
賊人語塞了,隻得如實招了供。
事後有人問起其中道理,苻融笑笑說:“其實,道理也簡單。賊在前邊,聽到後邊有人攆來,還不拚命跑呀!既然後邊的人能攆上他,那不說明跑得快的是好人,跑得慢的就是賊了麼?!”眾人聽了,都很歎服。